結直腸癌是我國最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據2016年最新發布的中國腫瘤統計(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顯示,我國結直腸癌在過去的十年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已躍居第三位。
對於初診時沒有發生遠處轉移的早期結直腸癌患者,手術切除仍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而為降低手術後複發轉移風險,提高總體療效,另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案是以氟尿嘧啶為基礎的輔助化療。
氟尿嘧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結直腸癌根治手術的療效,也有越來越多臨床研究結果證明:與單純手術相比,5-FU為基礎的輔助化療明顯延長了結直腸癌患者的無病生存期(DFS)及總生存(OS)。
直腸癌的輔助化療
直腸癌輔助化療的現狀
直腸癌與結腸癌在治療上存在一定區別,主要是由於直腸與盆腔結構和髒器間的間隙太小,直腸無漿膜包裹,以及手術切除時因技術難度而難以獲得較寬的手術切緣,有較高的局部複發風險,因此,術前的治療更重要。NCCN指南對Ⅱ、Ⅲ期直腸癌均推薦進行術前5-FU為基礎的新輔助放化療後再手術。
目前NCCN指南指出對Ⅱ、Ⅲ期直腸癌患者術前放化療後,無論病理結果如何,均推薦術後進行輔助化療。實際上直腸癌輔助化療的多數支持證據都是參照結腸癌,根據結腸癌已知的數據外推,包括FOLFOX或卡培他濱用於直腸癌的輔助化療,而對於直腸癌術後輔助化療的時間,可縮短療程,圍手術期總共6個月的化療。
對於未做新輔助治療,直接手術切除的患者,術後分期為Ⅰ期,則無需要進一步治療。但術後病理為Ⅱ期以上或者存在淋巴結轉移,指南推薦接受術後“三明治術”的輔助放化療。但特別需要提到的是ⅡA期的上段直腸癌,切緣陰性,無不良預後特征時,可考慮單純輔助化療,因為此時輔助放療的額外臨床獲益小。
直腸癌輔助化疔的爭議
由於直腸癌涉及術前的新輔助放化療,對於術後的輔助化療仍有較多的爭議,例如:是否所有直腸癌患者術後均需要輔助化療,輔助化療的方案選擇,新輔助放化療後達到pCR的患者是否仍需輔助化療等。而且,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質疑直腸癌術後輔助化療的作用。
直腸癌對新輔助放化療的反應可以反映其預後,也反映了其療效預測價值。專家組雖強烈建議行輔助化療,但目前沒有前瞻性數據預測腫瘤降期到pCR患者會有輔助化療的獲益。
直腸癌輔助化疔的探索研究
與結腸癌的輔助化療一樣,直腸癌同樣需要尋找真正能從輔助化療中獲益的亞組人群,術後分期為Ⅱ期與Ⅲ期的患者是否同樣需要輔助化療。
近期,JCO雜誌針對結腸癌的輔助化療發表了新的觀點,對直腸癌也一樣,應該重新審視評估輔助化療的獲益。基於當前手術技術的改進,單純手術的根治率提高了;此外,圍手術期影像學評估水平的提高,對術前分期有了更準確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