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也隨之增加。在我國40歲以後發病率明顯上升,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男性高於女性。本文小編整理了近期有關胃癌的重要研究進展,與大家一起學習進步。
【1】PNAS:科學家成功解析誘發胃癌細菌的關鍵酶類結構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成功對誘發胃癌的細菌的關鍵酶類進行了解析;研究者指出,闡明酶類的結構以及幽門螺杆菌的代謝和生物學途徑對於後期開發治療幽門螺杆菌感染的新型藥物提供了新的線索。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名為5'-甲硫腺苷核苷酶(HpMTAN)的幽門螺杆菌關鍵酶類進行了研究,這種酶類對於幽門螺杆菌非常關鍵,2005年研究人員就因發現該菌在多種胃部疾病(胃潰瘍、慢性胃炎和胃癌)中的關鍵角色而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研究者表示,我們對幽門螺杆菌合成維生素K2的特殊生物合成途徑進行了研究,該途徑能夠幫助細菌進行電子轉移,HpMTAN就是該途徑中的一種關鍵酶類,同時HpMTAN還能夠為開發新型療法提供新型特殊的靶點,而且維生素K2或許還能夠加速HpMTAN酶類同其它大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的中子衍射技術能夠幫助他們更加清楚地觀察酶類HpMTAN的位置並且預測HpMTAN中氫原子的運動軌跡,尤其是當酶類同其底物結合後進行催化反應時所涉及的關鍵階段。為了深入剖析原子間的相互作用方式,研究小組對4種不同的HpMTAN中子結構進行了研究來觀察通過非共價鍵結合的配體/分子如何同特殊的酶類位點進行相互作用。
最後研究者Ronning說道,開發治療胃部疾病的新型藥物或許還需要花費很多年時間,未來我們還會繼續對酶類HpMTAN的行為進行研究,目前我們已經通過研究證實了酶類HpMTAN的潛力,這或許能夠加速未來我們對治療人們胃部疾病新型藥物的開發速度。
【2】Lancet Gastroen Heptaol:胃癌二線化療,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vs溶劑型紫杉醇
最新一期的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taology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探究了與溶劑型紫杉醇相比,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治療晚期胃癌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這是一項在日本的72個機構進行的隨機、開放性、非劣效性Ⅲ期試驗。患者均為一線化療方案含氟嘧啶治療效果不佳的大於20歲的晚期胃癌患者,同時這些患者也存在疾病進展或在最終劑量的輔助化療後24周內複發。研究人員把這些患者隨機(1:1:1)分為3組:每3周(每一周期21天的第一天)接受一次靜脈注射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260 mg/平方米);每周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100mg/平方米,一周期28天的第1、8、15天);或每周溶劑型紫杉醇(80mg/平方米,一周期28天的第1、8、15天)。主要終點是全分析組的總生存期,全分析組包括所有隨機分配的患者中的那些接受了至少一種紫杉醇且具有非劣效性(風險比為1.25)者。
研究結果表明:在總生存期方麵,每周接受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治療非劣於每周接受溶劑型紫杉醇治療,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的有點使得它將是胃癌二線治療的潛在方案。
【3】NEJM:胸片中發現的胃癌-案例報道
該患者為90歲男性,因雙腿進展性水腫一月餘和低血糖導致的多次不適與頭暈發作而就診。
在體格檢查中,該患者上腹部可觸及一無痛性腫塊。在該患者的胸片上顯示在胃腔中可見圓形、不規則的透明度和右側膈肌以下的結腸段(如圖A所示)。
上消化道內鏡檢查顯示病變呈彌漫性侵蝕,從賁門下區長出了外生性腫塊(如圖B所示)。
該患者病變的組織學特征與高級別低分化胃腺癌相一致。病人被診斷為晚期胃癌,該患者接受了緩解症狀的治療,5個月後死亡。
【4】CD44陽性腫瘤幹細胞提示胃癌預後差
近期發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胃癌中浸潤前沿的CD44陽性腫瘤幹細胞樣細胞提示患者預後較差。
腫瘤的浸潤是腫瘤的某些物質或細胞在質和量方麵異常分布於組織間隙的現象,是腫瘤實現遠處轉移的第一個步驟,是腫瘤向周圍正常組織獲取營養並不斷浸蝕周圍組織屏障的過程,也常是腫瘤致死的原因之一。所謂浸潤前沿是指位於腫瘤與宿主組織或器官交界處最前沿的3~6層腫瘤細胞或分散的細胞團(invasive tumor front,ITF)。許多研究發現,腫瘤的預後與浸潤前沿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密切相關,可以預測患者的預後。
來自日本滋賀醫科大學的研究者在123例胃癌原發灶切除標本中分析了浸潤前沿內的腫瘤幹細胞樣細胞與預後的關係。該研究顯示,腫瘤浸潤前沿的CD44陽性腫瘤幹細胞提示胃癌患者預後差,或可作為一種獨特的生物預後因素。
除了遺傳因素外,微環境也是產生腫瘤異質性的一個重要方麵。同種腫瘤,在大小、組織類型和分期都差不多的情況下,預後仍存在差異,說明胃癌具有較強的異質性。而腫瘤幹細胞與微環境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原因之一。腫瘤邊緣的腫瘤幹細胞或能作為危險分層因素,篩選出術後需要進一步加強治療的患者。甚至針對這一部分的腫瘤幹細胞開發新型藥物,改善早期胃癌患者預後。
但是,“死”標本的說服力不如“活”細胞,CD44陽性的腫瘤幹細胞是否真正具有侵襲和轉移的潛能,還需要前瞻性的實驗來證明。
【5】PNAS:研究確定胃癌生物標誌物和可能的治療手段
邁阿密大學醫學院Sylvester綜合癌症中心,邁阿密退伍軍人事務醫學中心和中國汕頭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已經表明,激素受體GHRH-R可能是胃癌的潛在生物標誌物,該受體有利於實現早期診斷。此外,研究小組發現,GHRH-R拮抗劑MIA-602在細胞係和人異種移植物中抑製胃癌。該研究最近發表在“PNAS”雜誌上。
米勒學院病理學教授Andrew V. Schally說:“GHRH受體既是一種可以確認預後的生物標記物,也是一種治療靶標”。胃癌是世界上第二個致命的癌症,我們需要新的治療方法。
在該研究中,MIA-602抑製細胞係和人腫瘤異種移植物中的胃癌生長,降低腫瘤大小和重量。進一步的研究表明,MIA-602通過減輕由PAK1控製的蛋白質網絡起作用,最終抑製眾所周知的炎症蛋白質STAT和NF-κB。此外,MIA-602沒有明顯的副作用。
開發有效的抗胃癌藥物是一個巨大的進步,MIA-602也可以使其他患者受益。Schally指出:“這種化合物是多種癌症的有效抑製劑,包括肺,前列腺,乳腺和腦”。Schally希望治療將很快進入臨床試驗。
【6】Ann Surg:胃癌患者RTK和DSS基因拷貝數狀態研究
建立原發性胃癌(primGC) 與淋巴結轉移(LNmet)的受體酪氨酸激酶(RTK)的拷貝數狀態和下遊信號(DSS)基因。
有證據表明,primGC和LNmet之間的轉換、RTKs和DSSs之間的共擴增,與抵抗靶向治療有關。
使用新開發的多重連接探針擴增(MLPA)probemix,調查了237例primGC和103例匹配LNmet日本人的DNA,探討(EGFR, HER2, FGFR2,MET)和DSS (PIK3CA, KRAS, MYC,CCNE1)基因拷貝數狀態。
共有150(63%)例primGC患者RTK或DSS放大。primGC和LNmets中,DSS共擴增比RTK共擴增更頻繁。此外,70(30%)GC顯示,primGC和LNmet之間,RTK和/或DSS基因拷貝數狀態不一致,最常見的是DSS基因轉陰(n=40 GC)。單因素分析顯示,primGC出現RTK擴增,與更差的生存有關(P=0.04)。
這是針對primGC和LNmet,關於RTK和DSS拷貝數狀態的首個一致性、最全麵的研究。未來的研究需要確定,是否RTK和DSS共擴增和/或較高的LNmet陰轉率,可能說明RTK靶向治療胃癌患者的失敗。
【7】Ann Surg:胃癌中腫瘤浸潤中性粒細胞(TINs)的預後價值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討腫瘤浸潤中性粒細胞(TINs)的預後價值,生成預測模型,完善胃癌患者術後危險分層係統。
TIN存在於各種惡性腫瘤中,但其在胃癌中的臨床意義尚不清楚。
該研究納入了3套獨立的胃癌患者,來自中國的2個醫學中心。免疫組化染色CD66b估計TIN,評估其與臨床病理特征及臨床療效的關係。
訓練、測試和驗證集患者的胃癌組織中的TINs的數目為0~192細胞/高倍視野(HPF)、0~117細胞/HPF、0~142細胞/HPF。TINs與淋巴結分級呈負相關(P = 0.007, P = 0.041,P = 0.032),與腫瘤分期呈負相關(P = 0.019, P = 0.013,P = 0.025)。此外,多變量分析確定了TINs是腫瘤淋巴結轉移(TNM)階段2總生存期的獨立預後因素。將TINs納入TNM分期係統將產生一個行之有效的預測模型,對總生存率有更好的預測精度。更重要的是,高TINs患者的生存容易受益於術後輔助化療。在測試和驗證集患者中對這些結果進行了驗證。
胃癌組織中的TIN是獨立的預後因子,它可以被納入標準的TNM分期係統,以改善危險分層,改善胃癌患者整體生存受益於術後化療的預測。
【8】Int J Epidemiol:地下水氡暴露會增加肺癌、胃癌風險
室內空氣中氡含量對肺癌風險的影響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是關於地下水中氡含量對肺癌和胃癌風險影響的研究卻很少,並且現有的相關研究,得出不一致的結論。
研究者從北卡羅萊納中央癌症登記處,獲得1999到2009年間的胃癌和肺癌案例。對於水氡和多種幹擾因素的關聯模型,在兩個尺度執行:(i)生態模型評估普查水平區域的癌症發病率;(ii)案例模型評估個體癌症患者是當地癌症集群成員的可能性。
對於肺癌發病率模型,普查水平區域的水氡每增加100 Bq/l,肺癌的發生率比值IRR為1.03(95% CI 1.01, 1.06)。在集群成員模型中,水氡暴露所致肺癌的比值比OR為1.13 (95% CI = 1.04, 1.23)、胃癌的OR值為1.24 (95% CI = 1.03, 1.49)。
結果表明,地下水氡暴露和肺癌發病率之間存在積極關係。群集成員模型的結果表明,地下水氡暴露增加了各自癌症集群中肺癌和胃癌的可能性。這些結果證實了先前的生物動力學和死亡率研究,地下水氡暴露與肺癌和胃癌的風險增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