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肝損傷的新觀點

作者:尚佳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09-12-29

  藥物性肝損傷(DILI)是指在藥物使用過程中,由於藥物或其代謝產物引起的肝細胞毒性損害或肝髒對藥物及代謝產物的過敏反應所致的疾病。在2009年AASLD 年會上,DILI也是參會代表熱議的一個重要話題。我們特邀河南省人民醫院尚佳教授就本屆年會上有關DILI的一些新觀點作簡要概述。 

  DILI發病形勢不容樂觀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學者對美國急性肝衰竭(ALF)研究小組在1998-2007年期間納入的DILI病例進行分析後發現,抗生素是引起DILI相關ALF的主要藥物,多數DILI相關ALF患者無法自愈,但所幸的是,肝移植成功率較高,在55例接受肝移植的患者中,有93%的患者生存。另外,應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進行治療可能有助於提高此類患者的生存率。 

  該研究還顯示,DILI可表現為肝細胞性[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堿性磷酸酶(ALP)>5]、膽汁淤積性(ALT/ALP<2)和混合性(2<ALT/ALP<5)三種,分別在DILI中占78%、12%和10%。 

  英國學者的研究也顯示,抗生素所致的DILI在上述三種肝損傷類型中所占的比例大致相同。他們指出,膽汁淤積性DILI患者的年齡要大於肝細胞性DILI患者,且症狀持續時間更長。同時還指出,在引起黃疸和肝功能異常的疾病中,DILI所占的比例呈逐年升高的趨勢。 

  DILI發病存在地區性差異 

  新加坡國立大學及國立大學醫院學者報告,在他們1992-2008年收治的ALF患者中,HBV感染引起者占44.5%,DILI引起者占36.6%,其中中藥引起者占DILI的42%。 

  關於ALF預後的判斷,他們所進行的16年隨訪研究顯示,年齡和凝血酶原時間可作為ALF預後的獨立判斷指標,與KCH(King College Criteria)標準[包括是否合並腎衰、腦病、凝血障礙或嚴重酸中毒等指標]相比,年齡和凝血酶原時間與預後呈獨立相關。這可能是由於與西方國家和部分亞洲國家不同,在新加坡引起ALF的原因主要是HBV感染和傳統中藥。 

  DILI發生機製的研究進展 

  DILI的發生可能與人體的某些基因相關。在本屆年會上,有研究者報告,線粒體DNA多聚酶γ基因突變型(POLG)可使丙戊酸鈉(VPA)的肝毒性增加,這可能是由於POLG缺陷,導致肝再生能力下降。因此,POLG基因檢測將有助於高危人群的篩選。 

  西班牙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本屆年會上報告,在特異質性DILI患者中,錳超氧化物岐化酶(SOD2)和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1(GPXⅠ)存在功能的多態性。SOD2 的Ala純合子和GPXⅠ的 Leu純合子等位基因型人群易於發展為DILI,且臨床上主要為膽汁淤積性。 

  由於SOD2 活性增強可以導致H2O2 產生過多,而降解減少,加上在藥物代謝過程中產生的ROS(活性氧)和疏水性膽汁酸的共同作用,使患者肝細胞線粒體氧化還原的平衡失調,從而導致肝細胞損傷的發生。 

  DILI診斷與治療的研究進展 

  在診斷方麵,美國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太平洋醫學中心學者報告,如果可疑DILI患者病情嚴重,臨床症狀與急性病毒性肝炎相似,須排除戊肝病毒(HEV)感染。 

  在治療上,以色列哈達薩醫學中心肝病組進行的研究顯示,β鞘糖脂可通過抑製自然殺傷細胞及腫瘤壞死因子α的表達,增加穀胱甘肽水平,來減輕對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損傷。 

  此外,該研究還證實,β鞘糖脂可通過抑製白介素-17和活化信號轉導與轉錄激活因子3(STAT3)途徑減輕他汀類藥物所致的肝損傷。 

  還有學者在本屆年會上報告,精氨酸合成酶(ASS)可減輕一氧化氮合酶2(NOS2)的肝毒性。

關鍵字:藥物性肝損傷,消化,ALF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