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大醫、大師裘法祖的大愛

作者:常聰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08-06-26

  在日前舉行的“裘法祖教授追思會”上,裘老的學生、摯友紛紛發言。中華醫學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趙玉沛教授日前撰文悼念裘老。在此摘錄其中的部分內容,以勉讀者,並寄哀思。

“最最尊敬的老師裘法祖走了”

  裘法祖教授的學生、武漢同濟醫學院外科學係主任陳孝平介紹了當時的搶救情況。14號早晨6點55分左右,裘教授的大兒子聽到廁所裏一聲響,進去看到裘教授已經躺在地上,呼吸、脈搏都沒有。經過搶救到8點46分,醫生宣布,“我們最最尊敬的老師裘法祖走了”。

“他是一輩子的好醫生”

  裘教授的學生、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普外科鄒聲泉說,他(裘教授)的大愛表現在幾十年如一日關心病人。他老人家把每個患者的姓名都記在心裏,看過病之後就打電話給各科主任,安排就診時間,再通知病人。如他所說,做一個醫生難,做一個好醫生更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一個好醫生。“老師就是一輩子的好醫生,他是大師,他是名師,他的大愛就融入在為人民服務中。”

“他十分嚴謹”

  裘教授學生、哈爾濱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哈醫大附屬一院外科醫生薑洪池說起了23年前的一次論文彙報。“當我提到大軟包囊的時候,他提出,這個稱呼有根據嗎?兩天後,裘教授將一本英文書、一本德文書和中文報告書拿出來給我見證,十分嚴謹。”

金玉良言

  裘老的學生、吳孟超院士說起了幾十年來裘教授給自己印象最深的幾句話。一個是做人要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三餐溫飽、四大皆空。做一個外科醫生要會做、會講、會寫。會做就是手術要做得好,不要發生什麼並發症;會講就是會診的時候不要誇誇其談,要實事求是,抱科學態度,同時要爭取走向國際講台;會寫也就是說要著書立說,不斷總結經驗,給後人留下好的財富。他最近講,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作學問要不知足。

事業是他的執著追求

  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回憶起最近與裘老接觸的日子。“他作為一位93歲的老人,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個階段還在想著中國的外科事業,想著中國的器官移植,我想他給我留下的最深的一句話是‘器官移植一定要有中國自己體係,一定要走向世界舞台’。作為93歲的老人,將自己的事業作為執著的追求,我想這就是感動我們,以及我們在這裏追思他的意義。”

  我們現在追思裘老,一定不僅僅是哀傷,而是繼承裘老的遺願,像裘老一樣熱愛我們的國家、熱愛我們的事業,熱愛人民,他一生都是人民醫學家,把他的愛給了人民。”

“永遠銘記他詮釋的大醫至愛”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趙玉沛日前撰文悼念前輩。他寫道,裘老對醫學事業做出了卓著的貢獻,堪稱大師,卻又虛懷若穀。他在總結自己的成果時,謙虛地說:“我這一輩子隻做了三件事。一是創辦了《大眾醫學》雜誌,二是編寫了100多本醫學教材,三是培養了一批醫學人才。”

  趙教授表示,“我們後輩要做的,就是珍視和保存好他為我們貢獻的每一分光亮。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對中國外科學和器官移植外科所做出的卓越貢獻,更要永遠銘記他以65年的從醫經驗給我們所詮釋的大醫至愛和中國知識分子的高尚情操。”

  (常聰 整理) 

■ 裘法祖院士生平簡介

  裘法祖(1914-2008),外科學家,1939年畢業於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曾任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外科副主任醫師、德國都爾茨市立醫院外科主任、武漢同濟醫科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外科主任、同濟醫科大學副校長兼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同濟醫科大學校長。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裘法祖是推動我國腹部外科和普通外科發展的主要開拓者,也是我國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創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他開創了“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被稱為“裘氏手術”)和對血吸蟲病患者的手術治療,改進了20多種基本外科手術方法。他在我國最早開展肝移植研究,籌建了我國第一所器官移植研究所。他指導的“體外培育牛黃”成果已成功轉化為產品。

  裘法祖組織和參與編寫了《外科學》、《黃家駟外科學》等規劃教材。他還是《中華器官移植雜誌》等學術期刊的創辦人。早在1948年,裘法祖就創辦了我國第一本醫學科普刊物《大眾醫學》。此外,他還為祖國培養了大批外科優秀人才。

  因為對德中關係的貢獻,裘法祖於1985年獲聯邦德國大十字功勳勳章。裘法祖於2000年獲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獎”,於2001年獲中國醫學基金會“醫德風範終生獎”,於2003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摘自 《同濟醫學院報》)

關鍵字:外科,同濟,醫學,器官移植,教授,醫生,裘法祖,醫科大學,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