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摘自sciencemag.com)
如果僅僅調低身體的恒溫狀態幾個星期就能夠起到減肥的效果,聽起來是不是很棒?研究者們最近發現這確實是一個可行的辦法,起碼在小鼠身上可以產生短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也許是它們腸道內的細菌在作怪。
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腸胃病學家Alexander Khoruts稱這項研究發現了新的微生物群落對宿主生理特征的影響。這樣的研究也許最終會幫助我們找到微生物分泌的關鍵物質,從而幫助控製人們的體重。
腸道微生物是指寄生在宿主腸道內的細菌以及其他生命體。一係列研究已經表明腸道微生物參與了機體的多項生理活動,影響範圍很大。為了進一步的了解,來自瑞士的 Geneva 大學的生理學家 Mirko Trajkovski 等人針對腸道微生物與代謝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前的研究告訴他們一旦腸道中某些微生物缺失後,機體在低溫的環境中將不再能夠保持體溫。他因此認為腸道微生物與機體溫度控製以及體重之間可能存在某些聯係。
為了弄清楚這一問題,他們首先分析了實驗用小鼠腸道內寄生的微生物的種類。這些小鼠最適宜的生活溫度是21度,將溫度降低至6-11度,為期一個月(即將其放置在與野生鼠相似的生活環境中)。實驗過程中研究者們不斷測量小鼠的體溫,采樣了它們的糞便,以及奸惡了其它一些代謝指標,比如胰島素的攝取以及脂肪堆積的種類。
一般情況下,小鼠在體溫恒定時體重隨著年齡的變大而增加。試驗中,低溫的處理能夠瞬間地降低體溫,因此小鼠不得不燃燒脂肪提供能量。同時血糖含量也會降低,小鼠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增加。另外,它們腸道內微生物的種類也會發生明顯變化。一類叫做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細菌(通常與肥胖症與糖尿病關係密切)消失不見。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小鼠將不再能夠熟練地消化食物產生能量。作者的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cell》雜誌上。
然而,在處理一周之後,體重減輕的趨勢開始停止,腸道攝取能量的能力又開始恢複。解剖檢測結果顯示,小鼠腸道表麵積增加,從而消化食物的效率也相應提高。
為了研究是否微生物種類的改變產生了這些生理變化。研究者們將低溫生活的小鼠體內的微生物取出並轉移至無菌正常處理的小鼠腸道內。結果顯示,這些小鼠產生了與之前類似的體重減輕的現象。
這項研究說明像A. muciniphila這樣的細菌可能未來將會起到控製體重的效果。
推薦英文原文報道:Cold temperatures may help shed pou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