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病情摘要
患者女性,41歲,主因發熱半年,加重2個月入院。病初為間斷低熱,3個月後持續發熱,體溫最高41℃,伴畏寒、乏力、頭痛、氣短、下腹痛、腹瀉,糞便呈黃色稀水樣,3~5次/日,無黏液膿血。體重下降5kg。既往體健。
診療經過
入院查體示貧血貌,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腹軟,下腹輕壓痛,未觸及包塊,雙下肢輕度水腫。血液化驗:白細胞(WBC)2.81×109/L,血紅蛋白(HGB)80g/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74IU/L,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81IU/L,白蛋白(ALB)22g/L,乳酸脫氫酶(LDH)535IU/L,血清鐵蛋白>1500ng/ml,自然殺傷(NK)細胞活性下降,EBV-DNA1.3×106copies/ml。
結腸鏡檢查:乙狀結腸至升結腸見多發大片狀或環周性潰瘍,表麵不平,結節狀,苔少,邊緣稍隆起,界限清晰(圖1~圖3),病變呈節段性分布,其間黏膜正常。進入回腸末段6cm,見類似潰瘍(圖4)。回盲瓣及闌尾開口正常。結腸及回腸活檢病理:黏膜層見大量密集的淋巴細胞彌漫浸潤,部分淋巴細胞形態較單一,中等大小,核輕度不規則。免疫組化:CD3、CD56、GRaB、TIA-1均(+),CD20陰性,Ki67陽性細胞數約50%(圖5~圖6)。病理診斷NK/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骨髓活檢病理:骨髓增生活躍,造血細胞容積約占60%,三係均可見,間質內散在少量異型淋巴細胞浸潤,約占有核細胞總數的30%(圖7)。免疫組化:CD3、CD56、GRaB、TIA-1均陽性(圖8),EBER陽性,CD20陰性。結合臨床病史考慮T細胞淋巴瘤累及骨髓。
CT:雙肺多發結節、斑片灶,肝右葉低密度灶2.3cm×2.8cm,脾大,縱隔及腹腔未見明顯淋巴結腫大。
診斷為NK/T細胞淋巴瘤(Ⅳ期B),EB病毒感染;發熱、脾大、血細胞減少、甘油三酯升高、鐵蛋白升高、NK細胞活性下降,考慮存在噬血細胞綜合征;CT所見肝、肺病變結合病史考慮為真菌感染。予環孢素、依托泊苷、糖皮質激素、抗真菌等積極治療,病情仍持續惡化,相繼出現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持續便血等,每日需輸血約1000ml,患者放棄治療出院。
專家點評
結外NK/T細胞淋巴瘤(ENKTL)是淋巴造血組織腫瘤分類中的一個獨立類型,約占惡性淋巴瘤的2%~10%,是一種很少見的侵襲性極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發病通常同EB病毒感染密切相關,容易並發噬血細胞綜合征。
本病多原發於鼻腔,原發於消化道的占極少數。腸道發病者以大腸多見,小腸其次,臨床症狀多以發熱、腹痛、腹瀉及便血為主,重者可並發腸梗阻、腸穿孔等急危重症,極易誤診為炎性腸病、腸結核等。
NK/T細胞淋巴瘤由於發病率低、細胞變異較大、常合並感染,病理診斷相當困難。瘤細胞既可表達T細胞的標記,也可表達部分NK細胞的標記,典型的免疫表型為CD2、CD3、CD56陽性,細胞毒相關蛋白如TIA-1、顆粒酶B、穿孔素等陽性,CD4、CD8及B細胞相關標記陰性,Ki-67陽性指數高,EBER原位雜交核陽性。
本病例為原發於結腸和回腸的NK/T細胞淋巴瘤,並發噬血綜合征、嚴重感染和消化道大出血,對治療反應差,符合本病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