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神經科醫生,每天都要接診許多腦血管病患者,其中很多病人都在診治腦血管病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竟然還患有糖尿病。現在糖尿病患病率已經大大超出了我們的想象,2007-2008年全國糖尿病調査報告數據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為20.4%。也就是說,每5個老年人中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
按我國老齡化發展趨勢,在老齡人口增加的同時糖尿病患病率也增長,預示老年糖尿病人數還將大幅度增加。老年人因身體機能減退,認知功能下降,多種疾病共存等特點,使得血糖監測和管理方法與中青年人有所不同。
人體進人老年階段後,代謝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同時運動機能也逐漸降低。不良的飲食習慣(飲食結構單一、進食方式欠合理)是促成血糖波動大的重要影響因素,而不恰當的限製飲食也會給老年糖尿病患者帶來額外的風險。
飲食管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應當保證所需熱量供給、合理調配飲食結構(適當限製甜食,多進食富含膳食纖維、升血糖指數低的食物)和進餐模式(少吃多餐、慢吃、後吃主食),以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況、改善生活質量。
體重管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老年人體重的管理以適中為好(BMI:20~25kg/m2),不建議單純以體重變化衡量是否管理達標。一般推薦老年肥胖糖尿病患者體重控製的實際目標是:控製體重使其不再增長,適當地緩慢減少體重即可。
運動療法
老年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適度。為了有效且安全,應該在活動時及活動後做到:不出現心髒症狀(胸悶、氣短、胸痛、心悸等),不超過每分鍾最快心率[(170-年齡)次/分]的限度。可以采取散步、太極拳等相對舒緩的運動。
一般不推薦老年患者常規降糖治療中采用操作難度大的多次胰島素治療模式。
評估老年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指標:糖化血紅蛋白(HbA1c)。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血糖和血紅蛋白的結合生成糖化血紅蛋白是不可逆反應,並與血糖濃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製情況。
老年患者實際情況差異很大,應在全麵評估的基礎上,遵循個體化的原則,選擇不同的控製標準,可參考如下分層:
1.HbA1c<6.5% :新診斷、相對年輕、預期生存期>10年、無並發症及伴發疾病,降糖治療無低血糖風險, 不需要降糖藥物或僅用單種非胰島素促分泌劑降糖藥、治療依從性好的患者。
2.HbA1c<7.0% :預期壽命長於10年、低血糖風險小、預計治療獲益大、有較好醫療支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相應空腹血糖<7.0mmol/L和餐後2小時血糖 <10.0mmol/L,且減少血糖波動,並長期保持上述血糖水平。
3.HbA1c<7.5%:適用於預期生存期>10年、較輕並發症及伴發疾病,有一定低血糖風險,應用胰島素促泌劑類降糖藥物或以胰島素治療為主的2型和1型糖尿病患者。
4.HbA1c<8.0%:適用於預期生存期>5年、中等程度並發症及伴發疾病,有低血糖風險,應用胰島素促泌劑類降糖藥物或以多次胰島素注射治療為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5.HbA1c<8.5%:如有預期壽命<5年、完全喪失自我管理能力等情況,HbA1c的控製標準可放寬至<8.5%,尚需避免嚴重高血糖(>16.7 mmol/L)引發的糖尿病急性並發症和難治性感染等情況發生。消除糖尿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的一個重要目標,有利於改善高血糖滲透性利尿(引起血容量減少,夜尿多等)和營養負平衡(尿糖排出)。
特別需要注意避免低血糖發生
老年人低血糖症狀多不典型,較多見的是非特異性神經、精神症狀,尤其是眩暈、定向障礙、跌倒或突發行為改變。在老年人出現跌倒、突發行為異常,應該想到低血糖的可能。
對於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的老年人,不能及時識別低血糖,有時會帶來休克甚至死亡的嚴重後果,因此低血糖危害遠高於輕中度高血糖。有嚴重低血糖發生經曆的老年患者,如果不能徹底阻斷發生原因,控製目標需大步放鬆,以不發生低血糖、又無嚴重高血糖為目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號“神經科學”(Neuroscience-Brain)。
微信號“神經科學”(Neuroscience-Brain)為陝西省人民醫院老年神經科(神經內三科)官自建公共平台,旨在宣揚醫學和神經科學前沿知識,篇篇精彩!醫學論壇網老年醫學網獨家授權轉發,其他任何機構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