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重磅:人到中年不得已,少吃才是硬道理!

作者:佚名 來源:科學網 日期:20-03-02

2月28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中科院基因組研究所等單位在Cell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揭示了“七分飽”延緩衰老的內在分子機製。

有一批大鼠,雌雄各半,從小都在一樣的環境裏長大,吃著相同的飯,喝著相同的水。

轉眼這些大鼠長到了18個月,相當於人類的“不惑之年”。從這一刻起,它們的命運分道揚鑣了。

研究人員將大鼠隨機分為兩組:第一組是“放飛組(對照組)”,大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第二組是“節食組(實驗組)”,這組大鼠得到的食物逐日減少,最後穩定在正常食量的70%左右。也就是俗稱的“七分飽”。

為什麼是“七分飽”呢?

研究人員認為,這既可以保證大鼠基本的能量需求,又不會讓它們吃得太飽,吃到滿足。

9個月過去,放飛組和節食組的大鼠基本活到了老齡階段,相當於人類年齡的“70歲”左右。

接下來,科學家們把這些經過放飛和節食處理的“70歲”老齡大鼠同一群5個月齡(相當於人類16歲)的“小鮮肉”大鼠做各種詳細的比較。

“節食的大鼠不僅肉眼可見地變苗條,而且各種指征都顯示,它們比同齡大鼠看起來更加年輕。”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之一馬帥說。

通過高通量單細胞和單核轉錄組測序技術,研究人員得到了20多萬個單細胞及細胞核的轉錄組分析數據。數據來自9種組織:

肝髒(Liver)、腎髒(Kidney)、皮膚(Skin)、腦(Brain)、主動脈(Aorta)、棕色脂肪(BAT)、白色脂肪(WAT)、骨髓(BM)、肌肉(SM)

與“小鮮肉”們相比可見,放飛組的老齡大鼠體內組織中超過70%的細胞比例發生了“異常”改變。對主動脈、白色脂肪、棕色脂肪三種組織的影響最大。

這些結果顯示,這些放飛組老齡大鼠的主動脈已處在“告老還鄉”的邊緣了。

此外,在衰老大鼠的組織器官中:

免疫細胞(如中性粒細胞和漿細胞等)增加;

促炎型巨噬細胞相對於抗炎型巨噬細胞的比例也有所增加。

結果表明:多組織免疫炎症壓力升高是衰老的標誌性特征。

這裏所說的“炎症”,是指免疫係統對損傷和感染的一種應激反應,通常有助於修複損傷,對機體有保護作用。但如果促炎型基因表達突然或持續增多,免疫係統全力警戒,身體正常的功能結構就會受到破壞。

這就像是,特殊時期大家處於備戰狀態,可長期如此緊張,誰也受不了啊。

同理,長期備戰的組織細胞也會罷工,使人容易患上心髒病、中風、紅斑狼瘡等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疾病,這一點科學家早已證實。

而在對比了放飛組與節食組的分子網絡圖譜之後,研究者得到了關鍵結論:“七分飽”可以有效逆轉衰老給免疫係統造成的變化。

特別是,在表達量受衰老影響的基因列表中,有超過1/4的基因變化可以被節食逆轉,而這些基因主要編碼炎症反應和脂質代謝相關的調控蛋白和轉錄因子。

一個知名度較高的蛋白——S100A8蛋白,已被證明與包括哮喘在內的許多炎症性病理過程密切相關。這種蛋白在血清中的含量能隨衰老顯著上調,而單純的節食就能顯著逆轉這種上調。

隨著研究的深入,作者發現,節食的作用還不止這些。

如果兩個細胞之間想進行通訊,它們必須分別製造出配體和受體,隨著衰老,配體和受體的表達量會發生紊亂,最終出現通訊過載。試想,當某幾位“活躍分子”頻繁發出信息,而別的細胞來不及接收的時候,隻能原地崩潰。

解決信息過載的最好辦法就是,讓“活躍分子”沒事兒別亂說話。而如果隻吃七分飽,身體就會自動讓它們閉嘴。

聽起來是不錯,但如果仍然管不住嘴,就想吃吃吃怎麼辦?

嗯,你要是還年輕,還可以任性一小會!

畢竟鼠生年屆不惑,才開始節食。

科學家明白兒地告訴你:年輕還得多吃點,畢竟還要長身體。

這是科學家首次在多器官、多組織層麵上係統地解析機體衰老的細胞和分子變化規律,不僅揭示了慢性炎症是哺乳動物機體和器官衰老的共性特征,而且證明適當的節食可以延緩衰老,甚至逆轉一係列衰老相關的生理指標。

“我們還為衰老預警提供了新型生物學標誌物,聯係到人類,或許我們可以在人的血液中尋找這些影響衰老的關鍵因子,探究人類是否滿足這個規律,進而把這些因子當作評估指標,探究運動、喝酒等行為方式對衰老的影響。”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曲靜說。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曲靜,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張維綺及美國索爾克研究所教授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為共同通訊作者。

關鍵字:中年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