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最近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稱,神經脊細胞在脊椎動物眼睛的發育中極為關鍵。該發現有助於人們對眼睛的發育過程以及相關疾病獲得更深入的認識。
脊椎動物的眼睛包含有許多不同的組成部分,具有複雜的解剖結構。眼睛的後部是視網膜,它由色素上皮層和視網膜感覺層組成,感覺層的神經元和感光細胞能捕獲光線並將其轉化成神經信號,繼而傳送給大腦形成圖像感覺;而色素上皮層與脈絡膜緊密相連,具有支持和為光感受器細胞提供營養、遮光、散熱以及再生和修複等
作用;眼睛前部的則是角膜和虹膜,它們負責將光線聚焦並彙聚到視網膜上。
眼睛各個部分正常發育並形成正確序列是獲得健康視力的關鍵。但長期以來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在眼睛的發育過程中,晶狀體和視網膜由外胚層和中樞神經係統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組織分別發育而來,這些不同組織是如何有條不紊地發育成一個功能完善的器官的?
為了弄清這一問題,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雞胚胎進行了實驗,結果表明在整個過程中脊椎動物胚胎發育中的一種過渡性結構——神經脊細胞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眼睛的發育過程中,神經脊細胞在向外胚層發出一種被稱為“TGF-β”的信號通路的同時也會激活另一種名為“Wnt”的信號通路。這兩種信號通路的協同工作就保證了眼睛中各個組織的“各就各位”並最終形成健康的器官。
負責該項研究的倫敦國王學院的安德烈·斯特賴特博士說,此前科學家們早已知道神經脊細胞對於頭部發育十分重要,由其發育成的組織有骨骼、感覺神經元等,但此次研究中發現了其在
眼睛發育中的作用,由此提出了一種令人興奮的假設——神經脊細胞不但參與了眼睛的發育而且也與頭部中各種不同種類的感覺器官的發育相關。
斯特賴特說,由於TGF-β信號通路和Wnt信號通路在眼睛的發育過程中的相互作用十分複雜,要想將兩種信號識別出來將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但是,根據這一發現他們已經能夠對“頭部發育中各個部分結構上的差異”以及“人類眼部發育異常因何而起”這樣的問題作出回答。(來源:科技日報 劉海英 王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