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病變影像學表現

作者:佚名 來源: 新鄉醫學影像 日期:17-09-25

        (一)病理與臨床

        椎間盤連接上下椎體,由軟骨板、纖維環和髓核三部分組成,發育成熟後即開始變性,軟骨板變性出現變薄缺損,纖維環變性出現環狀或放射狀裂隙是椎間盤突出的病理基礎。椎間盤病變一般分為變性、膨出和突出。好發青壯年男性,易出現於活動度較大的下段腰椎間盤,其次為下段頸椎間盤,胸椎間盤較少見。臨床表現因椎間盤病變的部位不同而異,主要表現為患部疼痛、運動受限以及相應脊髓、神經根受壓症狀。

        (二)影像學表現

        1.X線表現:椎間盤屬軟組織密度,X線平片不能直接顯示突出的椎間盤,僅能顯示椎間盤退行性變,如①脊柱曲度變直或側彎;②椎體邊緣骨質增生,特別是後緣出現骨贅;③椎間隙狹窄,尤其是前窄後寬;④Schmorl結節,即髓核穿透椎體軟骨板向上、下椎體內突出,形成一圓形或半圓形骨質缺損壓跡,邊緣見骨質硬化帶。以此作為間接征象,推測病變的存在。

        2.CT表現:

        (1)椎間盤變性:CT表現無特異性。

        (2)椎間盤膨出:表現為均勻地超出椎體邊緣的軟組織密度影,後緣向前微凹與相鄰椎體終板形態一致,也可呈平直或呈輕度均勻兩側對稱的外凸弧形。

        腰椎間盤膨出 腰椎間盤突出

        CT軸位顯示等密度椎間盤向周圍均勻超出相鄰 腰5~骶1椎間盤CT軸位顯示椎體左後方弧形軟

        椎體邊緣,後緣保持與椎體一致向前微凹; 組織密度影突入椎管,致硬膜囊受壓並左側隱窩

        狹窄(↑)

        (3)椎間盤突出:表現為局限性突出於椎體後方或側後方的弧形軟組織密度影,邊緣光滑,其內可有鈣化;硬膜外脂肪受壓、變形或消失,硬膜囊前緣或側方受壓變形,側隱窩可變窄,一側神經根可受壓甚至移位。由於頸椎間盤較薄,頸段硬膜外脂肪少,因而頸椎間盤突出較腰椎困難。

        3.MRI表現:MR具有良好的軟組織對比和多方位成像,信號改變可直接反映椎間盤含水量,因而顯示良好,可準確地顯示椎間盤變性、膨隆和突出征象。

        (1)椎間盤變性:表現為在T2WI上正常呈高信號的髓核和纖維環的內側部因其水分丟失而呈現低信號影,矢狀麵上還可見椎間盤變扁。

        (2)椎間盤膨出:表現為在椎間盤變性同時,可見椎間盤在矢狀麵上向前後膨隆。在橫斷麵上椎間盤向四周均勻地超出椎體邊緣,硬膜囊前緣和雙側椎間孔脂肪受壓,呈光滑、對稱的弧形壓跡。

        椎間盤變性

        MRIT2WI顯示椎間盤呈低信號

        (3)椎間盤突出:表現為在矢狀麵T2WI圖像上,髓核呈半圓形或舌狀向後方突出,突出部與其未突出主體部分之間呈窄頸相連,且信號強度與其一致。在橫斷麵圖像上,椎間盤呈半圓形、三角形或不規則形局限向椎體後方或側後方突出。硬膜外脂肪間隙受壓、變窄或消失,硬膜囊前緣或側方以及一側神經根鞘可受壓變形、甚至移位。還能直接顯示脊髓受壓所致的髓內水腫或缺血的異常信號改變。

        腰椎間盤突出

        a. MRI矢狀位T2WI顯示腰4、5椎間盤呈舌狀突入椎管,致硬膜囊受壓;b. MRI橫斷麵T2WI顯示椎間盤呈半圓形突入椎管並硬膜囊受壓

        (三)鑒別診斷不典型的椎間盤突出症需與以下病變鑒別。

        1.椎管內硬膜外腫瘤:腫塊的形態與病變部位多與椎間盤突出不符,且與椎間盤無聯係,常伴有椎體骨質破壞、椎管或椎間孔擴大,增強檢查多有強化。

        2.硬膜外瘢痕:有明確椎管內手術史,範圍大且邊界不清,強化較椎間盤明顯。

關鍵字:椎間盤病變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