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害中醫學救援的策略

作者: 薛定諤的貓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7-08-10

8月9日上午9時30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第一支救援醫療隊抵達九寨溝縣人民醫院,立即開展醫療救援。據悉,九寨溝縣人民醫院目前已接收超過190名地震傷員,其中住院40餘人,多為骨折傷華西救援隊正在為患者驗傷,分檢中、重度患者。如何在危急情況下實施有效救援,我們來聽聽中國災難防禦協會救援醫學會會長李宗浩教授介紹地震災害中醫學救援的策略。

急救篇:檢傷分類是關鍵

        李宗浩說,在地震後的急救工作中,有一些原則性的問題需要引起醫療人員注意,這樣有助於充分發揮急救隊伍的作用,也能夠避免不恰當急救造成的不良後果。

急救始於檢傷分類

        在分秒必爭的形勢下,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醫療資源,以最大限度地救助傷員?李會長說,檢傷分類是關鍵。應該讓有經驗的醫務人員,如護士長負責檢驗傷情,並將其分為紅、黃、綠、黑四類。紅色代表傷勢非常嚴重,有生命危險,對這類傷員應該立即搶救。黃色代表傷勢較重,但沒有生命危險,可以稍後再處理。綠色代表傷勢較輕,可等待轉運到條件更好的地方再處理。黑色代表已死亡,無須再處理。

        李會長說,檢傷分類是現代急救中特別重要的步驟,可在短時間內使急救隊伍充分發揮作用,提高救援效率。

謹慎搬運傷員以防截癱

        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地震後很多傷員因為現場搶救時搬運不當造成高位截癱。高位截癱對傷者個人、家庭和社會都將帶來負麵影響。因此搬運傷員時一定要用硬質擔架,有條件時應該使用頸托。在條件不具備時可用門板或桌子搬運,切忌扶著傷員走或“1人抬手1人抬腳”的搬運方式,也不應該用軟擔架。

        另外,在運輸傷員的過程中還應該對其進行嚴密觀察,以便隨時監測其傷情或疾病變化。對已經發生截癱的患者要注意經常翻轉其身體,避免褥瘡等發生。對於因開放性損傷造成內髒脫出的患者切忌立即還納。

注意厭氧菌感染

        因為淺層泥土中細菌較多,地震後導致開放性傷口較多,因此傷員易發生厭氧菌感染。這與平時醫院中常見的感染不同。在地震後2~3天,破傷風和氣性壞疽的病人往往較多。這類病例在平時的臨床上並不常見,因此,醫務人員應該特別注意對這兩類特殊感染的處理。對於開放性損傷在清洗、消毒傷口後不要包紮,以避免厭氧菌感染發生。

正確處理擠壓傷

        地震後,若傷員被埋在廢墟中時間較長,其大腿、臀部等肌肉豐滿的地方容易發生擠壓傷,表現為肌肉缺血壞死、肢體腫脹,甚至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如果處理不當也可致命。對於這類傷員,應該立即解除其壓迫,患肢不應抬高,應該避免患者活動,即使是能夠行走的患者也應該限製其活動。對患處肌肉不能進行熱敷、按摩,也禁用加壓包紮,以避免加重肢體的缺氧。可以給患者飲用少量堿性液體。

保護篇:提倡安全救援

        醫務人員是急救工作中的主要力量,他們的安全對整個救援工作有重要意義。

醫務人員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李會長提到,急救中應提倡的觀念不是“奮不顧身”,而是“自我保護”,急救人員應先保護好自己的安全,才有能力去搶救別人。除了需要具備一定的救援脫險知識以外,參與急救的醫務人員應該注意團隊合作,服從統一領導,在有經驗人員的指導下實施救援。急救人員也應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積極的態度麵對災難。要記住自己並非孤立地實施援救。李會長說,最近美國一位急救專家提出了“三角理論”,認為在地震來臨時,應選擇狹小空間的牆腳等“三角”地帶來躲避。

對兒童傷員應注意保護

        兒童處於生長發育期,生理和心理都還不成熟。李會長說,在搶救兒童傷員時需注意對其心理狀態的關懷。對兒童傷員應以安撫為主,避免讓其接觸刺激性的場麵,有條件時應開辟專門的場所,讓專門的人員照顧兒童傷員。

預防篇:注意防範次生災害

        現代城市非常脆弱,一旦遭受災難導致水、電缺乏,垃圾處理不當,很容易引發公共衛生問題。此外,不能忽視地震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

預防次生災害

        地震引起的直接災害包括地麵開裂、樓房坍塌。次生災害是指地震破壞間接引發的火災、水災等。此次發生地震的汶川地處山區,應注意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水壩垮塌等產生的次生災害。

預防公共衛生問題

        地震之後往往伴隨著惡劣的天氣,而災難可能造成的電力係統癱瘓也大大降低了衛生條件。缺乏清潔的飲用水、糞便和垃圾等汙物處理不當、傳染病滋生等都威脅了公共衛生安全。此次地震之後大雨不止,天氣較熱,李會長強調,應特別注意腸道傳染病,如痢疾、腸炎、霍亂等的流行。另外,還應注意屍體腐爛引起的衛生問題。

        “中國是地震發生比較頻繁的國家,全球大約1/3的地震發生在中國,但中國因地震死亡人數占全球地震死亡總數的1/2。”李會長說。他認為,學習和普及急救知識,以及儲備地震急救資源都有重要意義。

文章節選《中國醫學論壇報》2008年5月15日A3版。

關鍵字:地震,醫學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