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E2015 熱點預覽 | 洪天配:胰島素原/胰島素比值在糖尿病基礎和臨床研究中的意義

作者: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 來源: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 日期:15-08-18

日期:2015-08-28

地點:中華廳

時間:11:30-12:00

洪天配教授

個人簡介

洪天配,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獲醫學博士學位。曾在丹麥Steno糖尿病中心從事客座研究兩年。現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兼檢驗科主任。擔任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兼基礎內分泌學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北京內分泌學會(第七屆)主任委員、北京糖尿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委員等。擔任中國糖尿病雜誌副主編,中國醫學前沿雜誌副主編,JCEM中文版副主編,Clin Diabetes Endocrinol、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中華糖尿病雜誌、中華醫學雜誌、中國實用內科雜誌等期刊的編委,JCEM等多個SCI期刊的審稿專家。牽頭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糖尿病篩查和診斷》。主要研究方向是糖尿病基礎與臨床研究、幹細胞分化研究。先後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20餘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國家973計劃項目2項等。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在Diabetologia、Diabetes Obes Metab、Endocrinology、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等期刊發表SCI論文30餘篇。

題目:胰島素原/胰島素比值在糖尿病基礎和臨床研究中的意義

胰島素生物合成過程如下:首先翻譯為單鏈結構的前胰島素原,繼之在粗麵內質網中被信號肽酶所裂解、去除信號肽後轉變為單鏈結構的胰島素原,最後在高爾基體中胰島素原經過剪切後轉化為雙鏈結構的胰島素,並釋放出C-肽,胰島素原剪切過程主要依賴於兩種激素原轉化酶(PC),PC1/3和PC2。在臨床研究中,有許多種方法可用於評價胰島β細胞功能,其中包括高糖鉗夾技術、靜脈或口服葡萄糖刺激試驗、標準餐刺激試驗、聯合刺激試驗(胰升糖素+葡萄糖+精氨酸)、穩態模型評估法等。目前尚無任何一種方法能夠滿足臨床評估的理想要求。近年來,胰島素原/總胰島素比值被廣泛用於糖尿病基礎和臨床研究,作為評估β細胞功能的一種有用指標。業已證實,胰島素原/總胰島素比值升高不僅可預測自然人群的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還可在糖耐量正常的腎移植患者中預測移植後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另一方麵,TCF7L2等多種基因變異可伴有胰島素原/總胰島素比值升高。本課題組的研究顯示,在人類和小鼠中,PAX6基因雜合突變可導致胰島β細胞PC1/3和PC2缺乏,引起胰島素原剪切障礙.,使胰島素原/胰島素比值升高,最終導致糖代謝異常。在此基礎上,我們利用Pax6基因雜合突變(遺傳背景)與高脂喂養(環境因素)相結合,可製備一種與人類2型糖尿病非常相似的糖尿病新模型。此外,臨床研究顯示,二甲雙胍、羅格列酮等降糖藥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原/胰島素比值。同樣,GLP-1藥物治療也可降低這類患者的胰島素原/胰島素比值,但該效應究竟是直接作用還是繼發於降糖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我們在Pax6雜合突變和db/db兩種2型糖尿病模型及離體b細胞中的研究證實,GLP-1受體激動劑利拉魯肽可直接上調b細胞PC1/3和PC2表達,改善胰島素原剪切缺陷,從而糾正胰島素原/胰島素比值升高,這為GLP-1藥物直接改善b細胞功能提供了新的證據,並且闡明了該效應的信號轉導機製。本講座將圍繞胰島素原/總胰島素比值在糖尿病的流行病學、病因學、治療學等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討論。

欲知詳情,請於2015-08-28上午11:30-12:00到會場中華廳現場聆聽洪天配教授精彩演講!

關鍵字:洪天配,胰島素原/胰島素比值,糖尿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