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恰逢胰島素發現90周年,在中華醫學會第十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上,主辦方別出心裁地製作了專題大片《胰島素偉業》詳細介紹了胰島素從發現到用於臨床治療的曆史軌跡,並就胰島素應用領域的問題進行討論。討論議題涉及我國胰島素應用現狀、胰島素安全性等。
現狀:應用不足與濫用情況並存
解放軍第306醫院糖尿病中心主任許樟榮教授在總結現場醫生針對我國胰島素應用現狀的辯論中說道,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總體控製情況不佳,2004、2008年的調查均顯示,糖化血紅蛋白(HbA1c)<7%者僅20%,且並發症較多,在發現患糖尿病時1/3的患者已存在眼底病變,1/4的患者已有心血管並發症。因此,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來加強糖尿病患者的合理血糖控製。
研究表明,近1/2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換用或加用胰島素,才能夠將血糖控製在合理範圍內。一項對超過300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表明,若要達到HbA1c<7%的控製目標,則48%的患者需要用胰島素。而調查表明,在我國大城市中胰島素的應用率僅20%。大部分與會專家都提到,在許多基層醫院就診的經濟條件較差的糖尿病患者中,胰島素的應用是比較欠缺的。當然,也不能忽視在我國局部地區仍存在胰島素濫用、過度應用的情況。在某些地區,尤其是東北和山西,這類情況更加嚴重。
再說胰島素的安全性
胰島素應用中一個重要的課題是實現平穩的血糖控製,避免低血糖的發生。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的李光偉教授指出,多項大型臨床研究均表明,低血糖可增加心血管死亡風險,低血糖一般與用藥方式以及藥物選擇有關。一些抗糖尿病藥物如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DPP4抑製劑、GLP-1類似物等單獨應用並不引起低血糖;降血糖藥物如胰島素、磺脲類以及其他類胰島素促泌劑才會引起低血糖。通過製定個性化的藥物劑量以及用藥方案可以有助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另外,對於不同的人群也應該個性化地製定血糖控製目標,例如,在6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中,若合並其他疾病且預期生存期在5~15年,可考慮將HbA1c<8%作為達標值,不一定對所有人都強求HbA1c<7%。
另外,接受胰島素治療可能引起體重增加,這可能可以通過生活方式幹預等來控製。有研究表明,對於超重或肥胖的初診糖尿病患者,可在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後停藥,單純通過生活方式幹預來控製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