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替代治療現狀

作者:解放軍總醫院 母義明 來源:CEAAC&AASD年會論文集 日期:11-07-26

   7月21日,在2011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年會上,解放軍總醫院母義明教授闡述了雄激素替代治療的現狀。

  雄激素是男性性腺發育和維持性征的最重要激素,在胚胎發育階段缺乏時會導致性腺不發育或兩性畸形,在青春期年齡缺乏會引起性發育遲緩或不發育,在成年人由於原發性性腺疾病或下丘腦-垂體疾病往往會有性機能障礙或者性征退化和體力下降等表現。

  因此,性腺功能減退的定義是導致生長和性發育延遲的一種疾病狀態。在導致男性性腺功能減退的疾病中最多見的是特發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功能減退症(IHH)和原發性曲細精管發育不良症。男性性腺功能減退症的治療目的是維持男性第二性征和性欲、維持正常體能和心理狀態,以及維持生育功能。

  男性性腺功能減退症治療原則:①補充替代、保持生活質量;②模擬生理性分泌模式;③按需、按時、按量補充。

  男性性激素的種類分為: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促性腺激素(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hMG、重組人促卵泡激素r-hFSH),雄性激素(睾丸酮、雄烯二酮)。

GnRH

  GnRH適用於有生育要求的垂體功能正常的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症,即由於下丘腦病變所致GnRH分泌異常,如:IHH 、Kallmann綜合征。由於人GnRH的分泌呈脈衝式,而GnRH脈衝泵的模擬脈衝與生理脈衝相似,故使用GnRH脈衝泵是最符合生理調節機製的治療方法。其可啟動青春期發育、維持雄性化和性功能、啟動和維持精子發生。

  為監測其療效,需2周複查1次血LH、FSH和睾酮,當達到正常水平後延長為2個月1次。其療效的陽性預測因子包括:①先期青春期啟動前征象;②治療啟始時睾丸體積;③先期促性腺激素治療。陰性預測因子包括:①隱睾;②基礎抑製素水平低於60pg/ml;③BMI值。但使用GnRH脈衝泵也存在一些問題,包括:使用不方便、難以長期維持治療、垂體發育不良或GnRH受體降調節可導致治療失敗,約8%的病人治療效果不佳。

促性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的治療適用於有生育要求的各種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症患者,包括由下丘腦疾病所致GnRH分泌異常及垂體病變所致促性腺激素分泌異常。其治療方案為:先應用hCG 1000-2000IU肌肉注射,每周2-3次,注射6個月後加用hMG 75IU,肌肉注射,每周3次,繼續注射6個月後hMG加為150IU,仍為每周3次,生育後功能的維持可單用小劑量hCG。使用該治療方案一般2個月睾酮恢複至正常水平,6-12個月生精恢複,即具有生育能力,精子濃度>1.5×106。

  促性腺激素治療時需注意的問題包括:①hCG的注射劑量可為500-5000 IU/次,常規1000-2000 IU/次,注射次數可為1次/2周到3次/周,常規2-3次/周;②hCG應先於hMG應用;③單用hCG生精細胞發育欠佳,睾丸發育好者可單用,生育後功能的維持可用單劑、小劑量hCG;④hMG的注射劑量可為75-150 IU/次,常規150 IU/次,生精效果欠佳可增加75IU/次,注射次數為2-3次/周;⑤單用hMG缺乏對睾丸間質細胞的刺激作用;⑥也可使用r-hFSH皮下注射替代hMG,與hCG聯用;⑦青春期期間使用,應注意檢測身高和骨齡,如身高理想、骨齡接近閉合,可用常規劑量,如身高不理想、骨齡延遲,則宜用小劑量,即500-1000 IU/周。

雄性激素

  雄性激素的治療適用於無生育要求的各種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及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治療方案包括:①庚酸睾酮,使用方法為200 mg肌注,1次/2~3周;②十一酸睾酮,為長效睾酮製劑,國內研究較早,其具有有效、安全、耐受性好的優點,使用方法為250 mg肌注,1次/2~4周,或安特爾(十一酸睾酮膠丸),40 mg口服,3次/日,2-3周後改為40 mg,2次/日。但口服藥物不足1/2的患者血睾酮可以達到正常水平。一般用藥數月後LH恢複,FSH不能恢複正常。對於青春期或成人患者雄激素應長期應用。對於青春期前的患者則應短期應用(3個月),可使陰莖增大而不會使骨骺提前愈合。

  雄激素治療的可能副作用包括:紅細胞增多症、痤瘡/油性皮膚、前列腺癌、已有的前列腺癌進展、精子生成減少等,部分患者如使用大劑量雄激素會出現乳房發育。此外,應注意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雄性激素應用的禁忌症,包括:前列腺癌、男性乳腺癌、未治療的泌乳素瘤。

關鍵字:內分泌,雄激素替代治療,母義明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