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利尿激素不適當綜合征臨床診治進展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 顧鋒 來源:CEAAC&AASD年會論文集 日期:11-07-26

  臨床低鈉血症非常重要,導致低鈉血症的不同基礎疾病及低鈉血症本身往往造成許多嚴重的不良結局,如嚴重急性低鈉血症致死率及高;慢性輕度低鈉血症患者,因為合並多種基礎疾病,在治療不當或延誤治療時死亡率增加;低鈉血症過度治療,導致嚴重的神經係統異常相關死亡率;相關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合並低鈉血症的患者(包括輕度低鈉血症),死亡率是正常人群的3 ~60倍。

  抗利尿激素不適當綜合征(SIADH,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由Schwartz 等首先在1957年提出,是臨床低鈉血症最常見原因之一,占所有低滲性低鈉血症患者的20-40%,主要特點是體內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或活性增加導致不適當的體液稀釋和瀦留,尿納排泄增多,共同引起低鈉血症的臨床病理狀態。但是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部分低鈉血症患者體內ADH基本測不到,所以有學者提出應將其更名為抗利尿不適當綜合征,(SIAD,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sis )可能更加合適。

  一般而言,SIADH是由多種疾病導致的共同的臨床病理狀態,常常為正常血容量性或低血容量低鈉血症。由於病因多樣、臨床特征及體征等無特異性表現,臨床上診治較為困難,誤診或診治不及時是導致該類患者死亡率明顯增加的主要原因。目前學者將其病因主要分為五大類,包括惡性腫瘤、中樞神經係統疾病、藥物肺部疾病和其他。其中惡性腫瘤所占比例較高,SIADH的提出也是基於兩名支氣管類癌患者的臨床表現與治療反應,其早期可以是低鈉血症相關臨床表現,早期診斷和及時合理的治療可明顯改善部分患者的預後,應引起各科室臨床醫生的注意。急性間歇性卟啉病,盡管臨床較為罕見,但與內分泌科聯係較為密切,主要是血紅素代謝途徑中的尿卟啉原合酶缺陷,具有神經毒性的前體物質積聚,作用於無血腦屏障保護的下丘腦時,ADH分泌,導致嚴重低鈉血症;常於青春期後發病,女性多於男性,可能與其誘因之一的性激素明顯相關;由於該病也是一種臨床異質性表現的疾病,誤診和誤治可以是該類疾病患者死亡原因的10%-40%,所以也應警惕。另外,也有明顯低鈉血症而ADH監測不到的情況,目前已報道的的10個關於抗利尿不適當腎病綜合征(NSIAD, Nephrogenic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sis)的家係均為同一位點的同一點突變,即編碼抗利尿激素受體-2的AVPR2基因激活突變,R137C;由於是遺傳性疾病,常見於嬰幼兒,但也有在因為表現輕微而在成人時期就診。

  SIADH患者因為基礎疾病譜非常廣泛,其臨床表現各異,但是主要是因為水主流和尿鈉排泄增加所引起的明顯低鈉血症相關症狀,其臨床表現與低鈉血症的程度與病程明顯相關,當血鈉>120mmol/l時,患者很少出現臨床症狀,當血鈉降低至115-120mmol/L,患者會逐漸出現厭食、惡性、嘔吐、腹痛、頭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肌肉痙攣、乏力、味覺障礙等不適,隨著血鈉進一步降低至<110mmol/l時,臨床表現則進一步加重,表現為意識障礙、昏迷、幻覺、癲癇、椎體外係症狀、呼吸暫停、死亡。實驗室檢查常可見到因為液體瀦留,細胞外容量擴張、尿鈉排泄增加導致的血鈉降低,尿鈉升高,尿比重、尿滲透壓增加,另外血漿滲透壓降低,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SIADH診斷標準如下:主要診斷標準:(1) 有效血漿滲透壓降低(<275 mOsm/H20),(2) 尿滲透壓增加(低滲時>100 mOsm/H20);(3) 尿鈉增加(正常鈉水攝入量時>40mmol/l);(4) 根據臨床表現判斷血容量正常; (5) 正常甲狀腺和腎上腺功能;(6) 近期無利尿劑使用。次要診斷指標:(1) 血尿酸降低(<4mg/dl)、BUN降低(< 10mg/dl);鈉排泄分數>1%;(2)尿素排泄分數>55% ;(3)0.9% 生理鹽水2L輸注後低鈉狀態仍無法糾正;(4)水負荷試驗結果異常或尿液不能完全稀釋(< 100 mOsm/ kg H 2 O;(5)血漿ADH升高(低滲、血容量正常臨床表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於ADH在不 同類型的SIAD中分泌狀態不同,其不是該病診斷的主要特點。 

  我們在臨床診斷SIADH時,應結合詳細的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相關並排除其它引起低鈉血症原因的因素,即排除性診斷。患者就診時候主要考慮(1)是急性或慢性低鈉血症;(2)臨床有無低鈉血症相關臨床表現;(3)病史的詢問應注意患者既往糖皮質激素使用,近期致低血鈉相關藥物使用,急性疾病(胃腸炎、惡性、腹瀉), 基礎疾病(如心衰、腎衰、肝硬化等)的惡化,惡性腫瘤病史,不適當的液體攝入增加(>4L); 既往存在的內分泌疾病,如原發或繼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和(或)甲狀腺功能減退、既往顱腦損傷、放療,既往垂體和(或)甲狀腺手術等。但是需要注意的重要鑒別疾病是腦耗鹽綜合征,CSW (cerebral salt wasting),常見於頭顱外傷或手術後,但是是由於尿排鈉和排氯首先增加,ADH是繼發性升高。治療目的主要是糾正低鈉血症、改善患者的低血容量狀態,因此較SIADH而言,其發病機製不同導致治療方式各異,所以CSW和SIADH鑒別診斷非常重要。

  SIADH的治療原則主要是基礎疾病治療聯合低鈉血症治療。基礎治療包括對因治療(各種原發疾病的治療)和對症治療。由於SIADH患者的基礎疾病表現各異,不少是因為炎症、藥物等可治性因素引起,及時診斷和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預後,病因緩解後患者的低鈉血症臨床病理狀態可從根本上緩解。但是對於部分合並頑固性低鈉血症的晚期腫瘤患者,病因治療較為棘手時,則可主要采取對症治療的方法。在治療時,需權衡患者低鈉血症本身所導致的腦水腫等並發症及快速糾正低鈉血症狀態所引起的嚴重致死性神經係統脫髓鞘疾病。對症治療主要包括限水(僅限水部限鈉),所有液體均在每日總量攝入之內, 限水程度依據每日尿量和不顯性體液丟失,通常限水數日後血漿滲透壓才可改善。而且在基礎治療過程中需要嚴密監測以下指標:體重、液體出入量、尿比重、電解質,心血管係統,神經係統,骨肌係統,泌尿係統等相關表現和實驗室指標。

  急性低鈉血症(<48小時)病情危重時如昏迷、癲癇主要是腦水腫相關神經係統表現,脫髓鞘疾病很少發生,因此主要首選糾正低鈉血症以避免神經係統相關並發症的發生,並且避免采用低滲液體,常規3%NaCl以1-2mL/kg體重輸注,袢利尿劑,如速尿,可以抑製腎小管上皮細胞對鈉、氯的重吸收,阻礙腎髓質高滲態形成,使腎小管內水的重吸收受阻,從而抑製ADH 的作用。而噻嗪類利尿劑使尿鈉排出多於自由水,更加重低鈉血症而不宜選用。由於過快糾正低鈉血症有神經係統脫髓鞘風險由非常高的致死性,所以我們在急性低鈉血症的治療中,應嚴格控製入量與補液速度,一般< 10-12 mmol / l(第1個24小時),< 18 mmol / l (第1個48小時),密切監測血鈉濃度調整輸液速度,當患者臨床症狀改善、血鈉≥120 mmol/L或 總鈉濃度提高18mmol/l • 24h時可及時停止輸液。慢性低鈉血症(>48小時)的患者治療主要以限水為主,要求同前,鼓勵食用富含鹽和蛋白質食物;如果低鈉血症嚴重持續存在,或患者不配合限水,可聯合藥物治療。傳統治療藥物由包括地美環素、尿素、鋰鹽等,但是嚴重的副作用限製了其廣泛應用。

  目前,臨床上抗利尿激素受體拮抗劑(Vaptans,Vasopressin antagonist)在低鈉血症患者的應用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作用機製主要是阻斷V2R與抗利尿激素受體結合,進而抑製腺苷酸環化酶信號途徑從而排除自由水但是對尿鈉、尿鉀無作用。Conviptan已被美國FDA批準用於等容量和高容量性低鈉血症患者的應用,而在2009年,歐洲EMEA和美國FDA均批準Tolvaptan用於SIADH患者低鈉血症的治療。另外目前用於臨床試驗研究階段的藥物還包括Lixivaptan和Satavaptan。所有上述藥物在臨床中均可促進患者自由水的排泄使尿量增加、尿滲透壓增高而24小時的尿鈉排泄基本不受影響。盡管研究者認為上述藥物潛在脫髓鞘綜合征,但是目前未見報到,仍需要密切監測藥物使用患者的血鈉水平, 急性低鈉血症患者不建議使用,考慮藥物之間相互作用(CYP3A同工酶抑製劑)。盡管該類藥物也存在部分常見副作用,口渴、嘴幹、乏力、惡性、便秘、尿頻、泌尿係感染等,其臨床獲益顯著,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血鈉濃度,避免嚴重低鈉血症的發生並減少低鈉血症相關並發症,同時縮短患者住院/ICU治療時間,縮減醫療成本,其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字:利尿激素,下丘腦-垂體,顧鋒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