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的危急值=要趕緊補糖?可千萬別!先做完這一步再說……

作者:yukun 來源: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日期:23-02-16

臨床“驚魂”,仍心有餘悸

筆者剛參加工作不久,某一天上午10點半左右,護士站電話響起,主班的護士接完電話,就趕緊來和我說:“於醫生,你的32床檢驗科報危急值,血糖1.8mmol/L!”

低血糖?”我嘴上應著,腦袋裏走馬燈似的閃過各種處理措施,吃點東西?口服糖水?還是直接掛瓶糖水?降糖藥的問題還是胰島素瘤?患者好像沒有糖尿病病史啊……

剛要讓主管護士拿瓶糖水和我一起去病床邊,旁邊忙活的一位高年資護士提了一句:“先複查個血糖看看吧!”

一語驚醒夢中人,“對,紮個指血糖看看!”我拚命點頭,跟著主管護士衝到32床。

謔,患者正高高興興的吃著飯呢!

“大爺,今天白天有沒有心慌、冒冷汗啊?”我趕忙問道。

大爺搖搖頭,“沒有。”

“那您有沒有覺得沒勁兒、頭暈眼花?”

老大爺放下了筷子,看著我的表情有點茫然“也沒有啊!”

旁邊的家屬湊了過來,“大夫,咋了?”

“今早上送的血裏血糖有點低,咱們紮個指頭看下吧。”我趕忙解釋道。

“行!”家屬倒是沒猶豫,把老爺子的手拉了出來。

主管護士一測,血糖5.8mmol/L。

“挺好挺好,不打擾您吃飯了啊,慢點吃啊。”我趕緊開溜。

出了病房,我長籲口氣,“多虧護士姐姐提醒,要是直接掛糖水,事兒可就麻煩了……”

低血糖的那些事兒

回到辦公室,我趕緊把低血糖的診斷、病因和治療等內容又複習了一遍,接著再次好好梳理了這位患者的病例情況。

低血糖的判斷標準:非糖尿病患者為血糖<2.8mmol/L,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為血糖<3.9mmol/L。其臨床表現與血糖水平及血糖的降低速度相關,可表現為心悸、頭暈、出汗等交感神經興奮症狀,也可有神誌改變、認知障礙、抽搐甚至昏迷的中樞神經症狀。有些患者發生低血糖時可無明顯臨床症狀。

低血糖的病因有很多,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糖攝入不足:如饑餓、消化吸收不良。可見於節食減肥、胃腸切除術後的人群。

糖生成不足:如肝病、糖原累積病等。

糖消耗或丟失過多:如劇烈運動、惡性腫瘤、發熱、重度腹瀉、腎病等。

糖轉化過多:如降糖藥物使用過量的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瘤患者等

以上幾種原因共同作用:如空腹飲酒或酗酒(酒精可刺激胰島素分泌、酒精在肝髒中抑製肝糖原分解、酒精代謝消耗糖、空腹飲酒食物攝入更少)。

若明確出現低血糖時,應盡快補充葡萄糖(昏迷患者應予靜脈注射)或含糖食物,每15min監測血糖1次直至低血糖糾正;若血糖仍≤3.0mmol/L,繼續予50%葡萄糖60ml靜脈注射;若血糖仍≤3.9mmol/L,予口服或靜脈注射葡萄糖;若血糖>3.9mmol/L,但距離下一次就餐時間超過1小時,應予補充澱粉或蛋白質類食物。

回到這個患者,經過詳細詢問病史、家族史和血糖監測可排除糖尿病,也再未出現低血糖情況(包括夜間低血糖),腹部CT也暫時排除胰島素瘤。考慮到激素檢查的費用及抽血問題,主要是患者再未出現低血糖,與患者及家屬明確交代要規律飲食、避免劇烈運動、避免腹瀉等注意事項,暫時把低血糖的事情放置一邊不再繼續糾結下去了。

可為什麼檢驗科會報危急值呢?

隨即和檢驗科溝通,電話裏那頭的同事回複我:“針對這管血的血糖測值肯定沒問題,如果不是人的問題那就是這管血本身的問題了”。

“血本身的問題?那就隻能是采集和運輸的事了。”

於是我詢問了當天采血的護士姐姐:“操作絕對嚴格按照規範,隻是這個患者8點來住院,說沒吃早飯,要求當天采血,咱們患者一般都是早上6點就采血了。對了,因為他采血晚,服務隊早把其他患者的血送檢驗科了,好像服務隊是額外派人過來取的血,似乎還是個新來的”。

對照護士記錄的取標本時間、檢驗科收到標本時間、出報告時間,事情到這裏算是真相大白了……

原來患者為了住院當天就能抽血從前一天晚上就吃的比平時少些;辦理好住院手續後抽血時間比平時要晚約2個小時;送標本的人員又因為路線不是很熟,路上略耽誤了點時間;早上采血的全院大批標本在檢驗科的機器裏還沒檢測完,於是後來送達的標本又放置了一會兒(全血標本在室溫下放置的時間對血糖數值有影響,一般每小時血糖值下降7%)。

綜合以上各種因素,所以導致了患者的靜脈血就呈現出低血糖的數值。

複盤整個事件,作為內分泌科的臨床醫生,我們除了需要牢記低血糖的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處理危急值時,切忌“慌不擇路”,需做到“臨床觀察患者+合理懷疑數值的準確性+及時複查”,再去選擇相應的治療措施。

關鍵字:低血糖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