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關於人類鼻子變化的研究發現,原來人類的鼻子是由氣候塑造的。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發現支持了這樣一種理論,居住在溫暖潮濕環境中的人鼻孔更寬,而住在高緯度地區的人鼻孔更窄,比如北歐地區,這是為了適應寒冷幹燥的氣候。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Arslan Zaidi說:“人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人類鼻子的形狀是氣候導致的自然選擇的結果。”但是過去的研究都是基於對人類頭骨的測量,而這項新研究是隻關注鼻子形狀本身。
這項研究發表在《Plos》遺傳學上,來自美國、愛爾蘭、比利時的研究人員利用三維麵部成像對476名來自南亞、東亞、西非和北歐的誌願者進行了一係列測量,對不同的鼻子形狀進行分解。
究結果表明,與鼻子相關的特征中隻有七分之二在不同人群中有差異,而其他的特征則受到隨機的基因組成變化的影響。作者說,這表明這些特征的變化受到了自然選擇的影響。
基於西非和歐洲誌願者的數據,通過進一步分析,研究人員確定了鼻子形狀是高度遺傳性的,他們想要弄清楚鼻子形狀與氣候之間是否有關係。
藍色方格代表窄鼻孔的等位基因,紅色方格代表寬鼻孔的等位基因。介於紅藍之間的研究代表中間的外表型。顏色標度代表不同溫度和濕度的氣候,表明在幹燥寒冷的地區人們鼻孔更窄,而在濕熱地區人們鼻孔更寬。
研究人員對140名西非、東亞、北歐和南亞血統女性的鼻子進行了測量,她們父母的居住地與這些血統匹配。受測者父母的出生地點被用於估計這些女性近代祖先所處的環境中的溫度和濕度。
結果表明,鼻孔寬度與溫度和絕對濕度有關,祖先居住在濕熱環境中的受測者相比於祖先居住在幹冷環境中的受測者鼻孔更寬。
Zaidi說,這可能是由於更窄的鼻孔通道有助於增加空氣水分含量並使空氣更溫暖。幹冷的空氣對我們的氣管不好。他同時補充說,沒有“好”或“壞”的鼻子形狀,這一切都是祖先們為了適應所居住的環境。
Zaidi承認,這項研究沒有排除氣候之外其他因素造成影響的可能,至少有一點,比如不同的種群可能對不同的鼻子特征喜好不同,意味著性選擇也可能是造成鼻子形狀不同的原因。
Zaidi相信,對於理解疾病風險來說,弄清楚人類的適應性非常重要。他說:“隨著人類越來越全球化,我們會遇到一些不適應的環境。這表明搬到陌生的氣候中可能會導致呼吸道疾病。”但是他補充說:“但是對於現代醫學來說這不一定是真的,事實上現代的氣候已經與過去非常不同。”
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的Noreen von Cramon-Taubadel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她說,在鼻子的適應性方麵,氣候壓力不是唯一的因素。“盡管鼻孔寬度可能受到自然選擇的影響,但仍無法確定這是由氣候導致的。”她指出,如果在分析中不考慮北歐人的話,氣候和鼻子形狀之間的關係就不存在了。
Von Cramon-Taubadel說,這項研究隻關注鼻子的外部特征,然而如果要考慮空氣的話,鼻子內部結構也非常重要。所以,雖然這項研究闡述了鼻子外部形狀的進化,但是它沒有描述清楚鼻部解剖相關的問題,而這對於理解氣候適應性是最重要的。
Zaidi說,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氣候和鼻子形狀之間的關係,包括招募廣泛血統的受測者,比如美洲原住民和因紐特人,並分析導致鼻子形狀不同的基因。
但是他補充說,目前的研究也指出了非常重要的一點。他說:“相比於差異來說,不同人群的共同點更多。我們在論文中也試圖證明這一點,事實上,不同人群之間的特征差異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