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鈉雖然是劇毒氰化物的一種,但以固體形式安置於封閉容器內時,它的性質相對穩定。15日的新聞發布會透露,目前還不能確認現場是否真有700噸氰化鈉。即便是真的,從媒體報道來看,700噸氰化鈉裝在桶中,大部分包裝完好,即便泄漏也應該是很小部分的,因此網上有人擔憂所謂700噸氰化鈉泄漏能毒死全中國人的說法根本不成立。
700噸氰化鈉究竟泄漏了多少?
在這裏可以對泄漏的氰化鈉數量做一個最粗略的估算。14日在汙水中發現的氰化物超標8倍,15日發布會上公布的數字已下降到2.1倍。《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準》(GBJ4-73)對工業廢水中氰化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為0.5mg/L,由此換算汙水中的氰化物濃度為4mg/L,即每立方米4克。目前已知的現場汙水主要來自第一波救災時的消防車,大家都知道的是,火場噴灑的水在高溫下絕大部分都被蒸發掉了,剩下的汙水總量可能隻有幾十立方米,其中氰化物總量也就百餘克。當然這個估算非常粗糙,但相對於700噸的總量、每桶50公斤的包裝,從估算結果的數量級可以看出,泄漏情況並沒有那麼嚴重。防化部隊在爆炸現場周邊的空氣監測中還沒有發現氰化物,這也能從另一方麵印證目前泄露的氰化鈉總量非常輕微。
影響有多大?
當然,即便是極小部分的氰化鈉泄漏,對接觸到的個體而言仍是很大威脅。它本身為固態,擴散的可能性不大,最主要的威脅是與水、酸或硝酸鹽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相應的氰化物,其中最危險的是氰化氫氣體。一種極端的情況是,有大批氰化鈉散落在露天尚未得到妥善處理,最近幾天的降雨會與它們發生反應,釋放出劇毒的氰化氫。即便在氰化氫濃度很低(0.005mg/L)的空氣中,人僅發生很短時間的頭痛、不適、心律不齊;在氰化氫濃度高(0.1mg/L)的空氣中,人將立即死亡或速死。但氰化鈉遇水是逐步分解的一個相對緩慢過程,分批釋放出的氰化氫密度比空氣稍輕,不會出現像二氧化碳那樣聚集在地麵的情況。由於氰化氫在開闊空間裏會很快稀釋掉,此前世界範圍的氰化物泄漏事故罕有造成氣體汙染中毒的先例。此外最近幾天主要以西風為主,汙染物會被吹向大海,而不太可能進入內陸。再加上目前防化部隊正確認氰化鈉存在範圍,事故現場的空氣監測內容也加增加了氰化物,因此氰化氫氣體不太可能造成嚴重傷害。
如何處理?
在這種極端情況下可能造成威脅的是被氰化物汙染的水體和土壤。盡管救災指揮中心已經封堵住事故區域的兩個主要排放口,並建立圍堰防擴散,但需要警惕的是,原先的倉庫區域除了下水管道外,應該也有消防栓和自來水管。防化專家建議,由於被汙染的水體很可能從這些輸水管的破損處滲入,因此需要市政部門排查所有連通事故區域的管道,並展開實時監測。同時有毒汙水也需要盡快處理,否則時間一長,可能滲入土壤,甚至進入河流和地下水係。從專業防化角度出發,應該盡快查明汙水中有毒物質的成分,並采取投灑相應的化學藥劑等中和手段,使其無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