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北京暴雨無辜生命死亡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如車輛遇水、製控失靈,門窗無法打開時,我們能立即使用專業救援工具破窗逃生;如果車正在下沉,車外有水,而車內並沒有太多水時,砸窗逃生時,下意識用衣服進行遮擋保護好頭、眼、呼吸道、手,避免直麵,因為我們知道此時車內外壓力不均,砸窗瞬間會帶來巨大衝擊;如果…

開始行動吧,當再遭遇危險時,我們能鎮定、自信、勇敢地運用我們所學的逃生知識以及急救技能如心肺複蘇術,最大程度地保護自己和幫助別人。

更多>> 自救知識

洪澇災害逃生技巧

麵對7.21北京暴雨中無辜死亡的生命,人們對災難中的自救更為關注。新浪微訪談邀請北京急救醫療培訓中心專家就洪澇災害中的一些逃生技巧做了詳細解答。醫學論壇網編輯將部分重要內容整理如下:1. 如果遭遇洪澇災害,第一時間 [詳細]

溺水患者現場急救與護理方法

控水是指通過頭低腳高體位,或倒置身體的方法把患者體內的水排出的過程。複蘇前是否先要控水?到目前為止這個問題在醫學界一直存在爭議。傳統的教科書、一些科普資料和媒體都在宣傳控水,但這種做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 [詳細]

如何避免或減少雷電傷亡?

1在雷雨天氣不要野外使用手機,最好是關機,因為打手機時發射的電磁波,在很大範圍內收集引導了雷電,起了避雷針的作用,最後引發感應雷造成雷擊。
2.遠離建築物外露的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及電力設備。 [詳細]

急救自救手冊:遭遇暴雨如何保平安

雷擊是常見的暴雨天氣災害,常發生在戶外活動多的場所,不易受人們重視,但其破壞性是巨大的。本次災害中亦有人因此遇難。1、遇到突然的雷雨,可以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時將雙腳並攏,以減少跨步電壓帶來的危害。2、不要在大樹底下避雨。 [詳細]

汽車破窗技巧

麵對暴雨、山洪、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一些突發事件如刹車失靈等,我們如何幸免於難?請學會一些自救知識,以備不時之需!如果車輛進水熄火,切勿嚐試重啟發動機。嚐試打開車門,設法將車推到安全地帶躲避,等待救援;如果車輛突然入水,且水已沒過車輪,此時應及時選擇破窗逃生。 [詳細]

汽車落水自救攻略

麵對暴雨、山洪、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一些突發事件如刹車失靈等,我們如何幸免於難?請學會一些自救知識,以備不時之需!汽車落水時,不要急於解開安全帶,應調整好姿勢和心理準備經受巨大的衝擊力;第一時間迅速開窗,隻有打開窗讓水迅速流進車內,等車內充滿了水,車門兩側壓力相等才能可能打開車門。 [詳細]

火災現場逃生自救方法

被困在火場內生命受到威脅時,在等待消防員救助的時間裏,如果能夠利用地形和身邊的物體采取積極有效的自救措施,就可以讓自己命運由“被動”轉化為“主動”,為生命贏得更多的“生機”。火場逃生不能寄希望於“急中生智”,隻有靠平時對消防常識的學習、掌握和儲備,危難關頭才能應對自如,從容逃離險境。 [詳細]

脊柱外傷安全搬運法

脊柱、脊髓受直接或間接機械外力作用,引起各種類型的脊柱骨折、脫位,使其穩定性破壞,而脊柱的不穩定是造成脊髓損傷的主要原因,急救、運送過程不正確的搬運方法均可加重脊髓損傷,甚至引起脊髓完全斷裂,一部分病人因此造成難以恢複的終生殘疾甚至死亡。因此,院前急救時使用正確的方法 [詳細]

燒傷分級及應急處理

燒傷的原因主要有四種。一是熱力燒傷,包括火焰、熾熱金屬造成的燒傷,也包括各種熱液、蒸汽所造成的燙傷;二是化學燒傷,常見的如硫酸、鹽酸、氫氧化鉀、生石灰等造成的燒傷;三是電燒傷;四是放射燒傷。根據皮膚受傷的深淺劃分等級。 [詳細]

暴雨逃生避險常識

暴雨是指短時間內產生較強降雨量的天氣現象,按照一定標準通常劃分為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氣象部門規定:24小時雨量≥50毫米稱為暴雨;≥100毫米稱為大暴雨;≥200毫米稱為特大暴雨。一個地區短期內連降暴雨,這個時候,在城市中一些道路、房屋、低窪處都會被雨水淹沒,因此我們應該保持冷靜、及時了解最新的暴雨信息,暴雨來臨之前,氣象部門向社會發布預警信號, [詳細]

地震自救常識

地震時,如果在家裏,要遠離外牆及門窗,可以選擇廚房等開間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藏。躲藏的具體位置可選擇桌子或床下旁邊,也可選擇堅固的家具胖或緊挨牆根的地方。如果在車上,司機要立即駕車駛離立交橋、高樓下等危險地段,在開闊路麵停車避震,乘客不要跳車,地震以後再下車疏散;公共場所,要躲在堅固的立柱或牆角下,避開玻璃櫥窗、廣告燈箱 [詳細]

火災逃生自救常識12條

發現火災,及時報警,牢記火警電話119.報警時的主要要點是:地點、火勢大小、報警人姓名和電話等。當周圍發生火災時,一定要保持鎮定,以免在慌亂中做出錯誤判斷或采取錯誤的行動。當受到火勢威脅時,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衝出去;不要往櫃子裏或床底下鑽 [詳細]
更多>> 自救圖譜
生存自救視頻
急救知識訪談
更多>> 急診會視頻
更多>> 急診研究進展
主頁| 廣告條款 |法律顧問|聯係我們|版權聲明|關於我們| 誠聘英才|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