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冠心病,就會想到心絞痛!顧名思義,在大眾看來,心絞痛就應該有痛感;心絞痛的疼痛部位一定在心髒的部位;含化硝酸甘油有效的疼痛就一定是心絞痛。事實果真如此嗎?
什麼是心絞痛?
心絞痛是冠心病最常見的症狀,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部和或其附近部位的不適感。典型的心絞痛主要表現為以發作性胸痛,疼痛發作時,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進行的活動,直到症狀緩解。
誘因:勞動、運動、情緒激動、飽餐和寒冷等;
部位:胸骨後和心前區常見,可放射到其他部位
疼痛性質:壓迫感、緊縮感、燒灼感
發生時間:多於活動中發作,少數會在活動後;
持續時間:持續時間較短,僅2-10分鍾
發作頻率:數天或數周發作一次,也可一天內多次;
緩解方式:發作時被迫停下或含化硝酸甘油緩解。
心絞痛就一定會痛嗎?
NO!有一患者走200多米或爬一層樓就感到胸悶,像胸口壓了一塊石頭,休息2~3分鍾左右就緩解。我告訴他,這是典型的心絞痛,需要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病人很疑惑的問,“我不痛啊,怎麼會是心絞痛?”很明顯是被心絞痛的“痛”字誤導了!相當一部分患者心肌缺血發作時並不會產生明顯的痛感。往往用“火辣辣的燒灼感”,“胸口壓了塊石頭”或“胸口捆了繃帶”的壓迫感、緊縮感和脹悶感等詞彙描述胸部的不適感。一定要注意,不要被心絞痛這個名字所迷惑,心絞痛不一定是心髒有絞痛感。
心絞痛就一定位於心前區嗎?
NO! 典型心絞痛的發作時位於胸骨中上段之後,也可位於左側心前區,範圍約有手掌大小,往往沒有明確的界限。如果認定心絞痛隻會發生在心髒所在的部位,那就大錯特錯了。心絞痛發作時,可以通過身體的內髒神經係統放射到其他部位,但一般不會放射到下肢。
向兩側放射到肩臂和手,誤診為肩周炎和頸椎病等;
向後放射到後背,誤診為胸椎、脊背部肌肉疾病等;
向上發射到頸、咽、下頜、麵頰部和牙齒,誤診為咽炎、三叉神經痛、牙病和下頜關節疾病;
向下放射到上腹部,誤診為胃病、肝膽疾病。
臨床工作中曾經碰到過一例病人,因反複牙痛就診口腔科;還有一例病人,因反複上腹痛就診消化科,最後經冠狀動脈造影都確診是冠心病、心絞痛。這兩例病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疼痛在活動過程發作,稍事休息就可緩解。一定不要把心絞痛的疼痛錯誤地局限在心髒部位,牢記心絞痛“喜靜不喜動”的特點更重要。
含硝酸甘油有效一定是心絞痛嗎?
NO! 經常遇到病人會問“含上硝酸甘油過一會胸口就不痛了。這不就是冠心病吧!”仔細一問,多長時間就不痛了?答案不一,有的是2~3分鍾,有的是10多分鍾,還有半個小時……。真正的心絞痛含化硝酸甘油緩解疼痛一般在1~5分鍾之間。如果超過10分鍾才能緩解,有兩種可能,要麼是不穩定性心絞痛或心肌梗死,要麼根本不是心肌缺血。例如,有些食道疾病比如食管痙攣也表現胸痛,服用硝酸甘油就可緩解胸痛感,但是食管疼痛較心絞痛更常放射到背部,一定要就診心內科以及相關專業的醫生指導診治。
胸痛就一定是心絞痛嗎?
NO!胸痛不僅可以來源於心髒,也可以由其他組織的病變引起。因為現在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有不少朋友有點胸痛樣的感覺就懷疑是心絞痛,這也是不正確的認識。胸部的髒器以及上腹部的消化器官都可以引起胸痛,臨床上有專門厚厚的一本專著論述胸痛的鑒別診斷,較為常見的有以下原因:
胸壁肌肉、肋骨或肋間神經以及骨關節疾病:帶狀皰疹、肋間神經痛、肋骨骨折、頸椎病、胸椎疾病、肩周炎等
呼吸係統疾病:過度通氣綜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病、自發性氣胸、胸膜炎、支氣管炎、肺炎和肺栓塞等;
消化係統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痙攣、食管裂孔疝、胃和十二指腸疾病、膽囊炎、膽石症、急性胰腺炎等;
其他循環係統病變: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心肌病、瓣膜性心髒病、主動脈夾層或主動脈瘤等主動脈疾病;
神經或心理方麵疾病:抑鬱症、焦慮、心髒神經官能症。
引起胸痛的原因複雜多樣,對臨床醫生也是極大的挑戰。如果發生類似於心絞痛發作的胸痛,建議及早就診專科醫生。需要臨床醫生結合病史,以及疼痛的部位、放射方向、性質、誘發因素、持續時間、緩解因素、發生頻率和伴發症狀等多方麵情況作出鑒別診斷,以免誤診誤治。
心電圖正常就能排除心絞痛嗎?
NO! 有些患者有典型的心絞痛症狀,但是心電圖的檢查結果正常,就認為自己可以排除冠心病了。大約超過一半的心絞痛患者不發病時心電圖是正常的,如果您做心電圖檢查時沒有發作心絞痛,心電圖很有可能是正常的;部分冠心病患者即使在心絞痛發作時,心電圖也是正常的。所以即使您心電圖檢查結果正常,如果有典型的心絞痛發作症狀,也應進一步檢查例如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明確診斷,以免貽誤病情。
心絞痛表現複雜多樣,非常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如果出現胸悶胸痛等不適症狀,應及早就診心內科醫生,做相應檢查以明確診斷。對於不典型的心絞痛發作部位例如牙痛、下頜痛、咽喉痛和肩背疼痛也應考慮到心絞痛的可能性,在排除相應疾病後影響到心絞痛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