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3-15日,2012北京協和急診醫院高峰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來自沈陽軍區總醫院急診科的高燕醫師在大會上解讀了感染性休克在臨床救治的過程中的個體化治療。感染性休克的個體化治療包括十一個方麵,即早期靶向治療、容量複蘇、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療、抗炎症細胞因子治療、強化胰島素治療、抗凝治療、糖皮質激素治療、基因治療、細胞凋亡抑製劑、血液淨化治療、新的治療靶向。現就幾個相關治療要點進行介紹:
首先是早期靶向治療。早期靶向是指要求“快”和 “準”,應針對早期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改變實施早期靶向治療,包括流體複蘇、給予血管活性物質、輸注紅細胞、維持混合靜脈氧飽和度、乳酸鹽濃度及酸堿平衡。
第二,應樹立“容量第一”的概念,及時糾正氧輸送和氧消耗之間的平衡。
第三,要先判斷感染部位,做病原學診斷。她說,他們醫院急診科革蘭陰性菌占51%,革蘭陽性球菌均占40%,與馬來西亞的研究結果一致。同時,要重視院內感染。
第四,強化胰島素治療。胰島素治療降低膿毒症發生率及病死率,其機製有二:改善中性粒細胞對細菌的吞噬功能,通過3-磷酸肌醇-Akt途徑抗細胞凋亡作用,
第五,抗凝治療,小劑量維持抗凝在臨床上較好的。活化蛋白C(APC)是被批準用於治療膿毒症的。
第六,糖皮質激素存在爭議,不應給膿毒症病人應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小劑量氫化可的鬆可能有效。
第七,新的靶向製劑如人高遷移率族蛋白(HMGB1)、巨噬細胞移動抑製因子(MIF)、補體成分C5(C5aα),這些可能是未來靶向製劑的研究方向。
總之,感染性休克的個體化治療任重而道遠,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困難和爭議。
更多精彩報告,請點擊專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