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計上看“乾坤”

作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急診科 吳聖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2-01-19

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

  發熱是臨床工作中最常見的問題,其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是某些疾病的臨床表現。合理處理臨床發熱,可使患者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減輕患者病痛、降低醫療花費、節省醫療資源。

病曆摘要

  初診 患者,男性,32歲,發熱半天來診。發熱前有受涼史,體溫最高39.6℃,伴有畏寒、乏力,無寒戰,咽痛明顯,無流涕、咳嗽、咳痰等其他症狀。既往體健,無發熱患者接觸史。

  查體:無皮疹,可見結膜充血,咽紅,雙側扁桃體Ⅰ°大,散在少許白苔,心、肺、腹查體無異常。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提示白細胞計數(WBC)12.6×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數(NE)84%,血紅蛋白(Hb)、血小板(PLT)正常。

  初步考慮患者為上呼吸道感染,給予阿莫西林口服,同時予解熱鎮痛藥和中成藥對症處理。

  複診 病程第3天患者複診,症狀無好轉,每日體溫最高仍在39℃~40℃之間,新出現咳嗽症狀,伴少量白痰。

  查體:扁桃體仍Ⅰ°大,可見白苔,餘無特殊。複查血常規WBC 7.6×109/L,NE 68%,胸部X線檢查和尿常規檢查正常。患者症狀雖無好轉,但是血白細胞水平下降,囑繼續口服阿莫西林,對症治療。

  再次複診 病程第4天,患者體溫仍無下降趨勢,並出現皮疹。查體:麵部、軀幹、四肢皮膚散在充血性斑丘疹,口腔頰黏膜可見數個白斑,周圍有紅暈。複查血常規WBC 5.4×109/L,NE 46%,淋巴細胞百分數(LY)45%,巨噬細胞百分數(EO)2%,查C反應蛋白(CRP)1 mg/L。

病例分析

  該患者為青年男性,有受涼史,冬季發病,發熱伴上呼吸道症狀,扁桃體大且有白苔,早期血WBC升高(中性粒細胞為主),故予抗感染治療。患者血WBC逐漸降至正常,臨床表現卻無好轉,病程第4天出現皮疹,臨床考慮出疹性疾病發熱可能,但須除外藥物過敏所致皮疹。複查血WBC以淋巴細胞為主及CRP正常支持了患者發熱係病毒感染可能,故停用抗生素。

  患者出疹時間和口腔黏膜白斑對麻疹有診斷價值,查麻疹病毒抗體陽性,確立了麻疹的診斷,其皮疹特點和血嗜酸性粒細胞水平可基本除外過敏性皮疹。

  麻疹診斷確立後囑患者自身隔離、充分休息、多飲水、繼續對症治療,病程第7天體溫回複正常,症狀好轉。

  雖然大部分發熱的患者,根據其臨床表現和體檢、實驗室檢查可以作出診斷、給予相應的治療,但是多種疾病在早期可以呈現相同的表象,隨著病程的進展才逐漸顯現其臨床特點。目前抗生素、解熱鎮痛藥、甚至糖皮質激素的不當使用,常給一些複雜發熱患者的診治帶來困難。

需要了解的概念

  發熱 機體在致熱原的作用下或各種原因引起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障礙,體溫超出正常範圍。

  體溫測量正常值 目前,體溫測量分為三種,口測法的正常值為36.3℃~37.2℃,肛測法為36.5℃~37.7℃,腋測法為36℃~37℃。

  發熱的分類和分度 根據發熱的原因分為感染性(各種病原體)和非感染性發熱兩大類,以前者為主。根據發熱的高低分為低熱(37.3℃~38℃)、中等度熱(38.1℃~39℃)、高熱(39.1℃~41℃)、超高熱(41℃以上)。根據熱型分為稽留熱、弛張熱、間歇熱、波狀熱、回歸熱和不規則熱。

發熱的診療要點

  發熱的患者來診,醫師應該最先關注的是患者的生命體征和一般情況。對於生命體征不平穩、一般情況差的患者,首要的是“先救命再判病”。

  病史詢問應當包括誘因、起病緩急、病程、熱度高低,有無畏寒、寒戰,出汗情況。

  患者有明確的受涼史,常提示感染性發熱。慢性發熱應考慮感染性心內膜炎、局部膿腫、骨髓炎、腫瘤、結核等可能。發熱伴寒戰多見於化膿性細菌感染,也可見於瘧疾、淋巴瘤、藥物熱(包括過敏)、急性溶血、輸血反應等情況,寒戰後往往出現體溫驟升、高熱,寒戰時抽取血培養可提高結果的陽性率。體溫驟降常伴有大汗,持續高熱(尤其是超高熱)且無汗則提示散熱障礙,常見於顱內病變(腦血管病、感染、外傷、腫瘤等)、中暑、甲亢危象、藥物中毒等。

  對有定位意義的伴發症狀的詢問,可初步確定疾病部位:鼻塞、流涕、噴嚏、咽痛、咳嗽、咳痰、胸痛、憋氣、呼吸困難提示呼吸係統病變;腰痛、尿路刺激征、血尿、膿尿等提示泌尿係統病變;黃疸、右上腹痛等提示肝膽係統病變;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常提示胃腸道病變;譫妄、頭痛、視物模糊、意識障礙、劇烈嘔吐等則提示中樞係統病變。當有多個係統受累的症狀時,應警惕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診治經過(包括化驗、檢查、用藥、療效)有助於對病因的判斷,並為進一步診治提供參考。

  發熱患者尤其是傳染病患者的接觸史、疫區及疫水接觸史、手術史、流產及分娩史、服藥史、職業特點、發病季節等可對相關疾病的診斷提供重要線索。

  體格檢查可進一步確定病變部位,發現新的問題。皮膚、淋巴結的檢查往往對一些無伴隨症狀發熱的診斷有指導意義。

實驗室檢查

  並不是所有的發熱患者都需要完成化驗檢查,畢竟大部分患者僅為普通感冒,隻須充分休息,輔以中成藥和解熱鎮痛藥治療即可好轉。

  血常規是發熱最基本的實驗室檢查。一方麵白細胞水平和分類有助於區分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分析可能的病原體,另一方麵有助於血液係統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斷。然而,不能簡單地把WBC升高、NE升高看作患者存在細菌感染的證據,很多疾病狀態、甚至生理狀態也可以出現以上情況。許多病毒感染早期也可出現類似細菌感染的血常規改變,非感染性發熱中的手術熱、溶血、急性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等均可出現白細胞的升高,女性妊娠期白細胞亦可升高。

  CRP反映患者體內的炎症狀態。雖然非感染性炎症該指標亦可升高,但結合血常規有助分析患者發熱的病因。CRP正常的患者可基本除外細菌感染。

  我們可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先期治療效果,在血常規和CRP檢查的基礎上完善進一步的檢查,包括血生化、血沉、尿常規、便常規、胸部X線等常規項目。對於還不能明確診斷的患者,病原學檢查、骨髓學檢查、自身免疫抗體、腫瘤相關檢查、甚至正電子發射型斷層掃描儀(PET-CT)可提供進一步線索。

治療

  大部分發熱患者通過病史、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可以明確病因,給予正確的治療。需要指出的是,不恰當地使用抗生素、解熱鎮痛藥、中成藥、糖皮質激素不僅會增加醫療費用,也會加重患者病情。這就需要我們針對病因,嚴格把握適應證,合理用藥。

關鍵字:體溫計,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