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心髒驟停昏迷患者複蘇後血壓管理對不良預後風險的影響

作者:zhangfan 來源:MedSci 日期:23-02-03

心髒驟停昏迷複蘇後護理的核心部分是保持足夠的灌注壓,但具體的血壓指標尚無強力的證據。作為重症監護方案的一部分,積極的血壓管理可保證重要器官(如大腦、心髒和腎髒)供血,但心髒驟停患者通常有潛在或伴隨心髒疾病,降低後負荷可能有助於心髒功能恢複和生存率。大多數院外心髒驟停後複蘇患者會使用兒茶酚胺類血管活性藥物,將平均動脈血壓維持在65毫米汞柱以上,額外的血管加壓治療導致的不良事件風險仍不確定。

近日,研究人員開展雙盲對照研究,比較將平均動脈血壓維持在63或77毫米汞柱以上對院外疑似心髒原因心髒驟停後複蘇患者預後的影響。

BOX 研究中,疑似心髒原因的院外心髒驟停後複蘇成年患者,隨機接受2個目標的血壓管理(平均動脈血壓維持在63或77毫米汞柱以上),同時還隨機接受2個目標的血氧管理。研究的主要終點為全因死亡或出院CPC得分(腦功能分類量表,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y,範圍從1-5分,分數越高表示預後越差,3-4分表麵患者嚴重殘疾或昏迷)3或4的患者比例的複合終點。次要結果包括48小時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全因死亡、3個月時蒙特利爾認知評估評分(範圍0到30,分數越高表示認知能力越好)和修正Rankin量表(範圍0到6,分數越高表示殘疾越嚴重)以及3個月時CPC得分。

789名患者參與研究,其中平均動脈血壓維持77毫米汞柱以上組393人,63毫米汞柱以上組396人。高目標組133名患者出現終點事件,低目標組127人出現終點事件(34% vs 32%,HR=1.08)。90天時,高目標組122名患者死亡,低目標組114人死亡(31% vs 29%,HR=1.13)。組間CPC得分、蒙特利爾認知評估評分、修正Rankin量表評分、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以及不良事件率差異不顯著。

研究發現,在心髒驟停昏迷患者的複蘇後護理中,平均動脈血壓目標維持在63或77毫米毫米汞柱,對患者死亡、嚴重致殘以及昏迷等不良預後的影響較小。

原文出處:

Jesper Kjaergaard et al. Blood-Pressure Targets in Comatose Survivors of Cardiac Arrest,N Engl J Med,October 20, 2022.

關鍵字:心髒驟停,血壓管理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