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毒症指南強烈建議及時進行抗菌治療和源頭控製,但它們對患者臨床結局的影響尚未明確。
近日,危重病醫學領域權威雜誌Critical Care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對2011年7月至2015年5月期間進行的包括40家德國醫院的整群隨機試驗進行了二次分析。所有在ICU接受治療的成年膿毒症患者都納入在內。
該研究的主要暴露因素是膿毒症發病後最初48小時內抗菌治療的時機和手術源控製的延遲程度。該研究的主要終點是28天死亡率。混合模型用於探究抗菌治療時機的影響,同時調整混雜因素。研究人員通過分數多項式和時間分類來研究效果的線性程度。
分析基於接受抗菌治療的4792名患者和接受手術源控製的1595名患者。分數多項式分析確定了抗菌藥物使用時機對28天死亡率的線性影響,每延遲1小時死亡率增加0.42%(OR和95%CI為1.019[1.01,1.028],p≤0.001)。這種效應在伴有和不伴有休克的患者中都很顯著(OR=1.018[1.008,1.029]和1.026[1.01,1.043])。使用分類的時間變量,比較了1小時內與1-3小時內或1小時內與3-6小時內的治療沒有顯著差異。延遲治療超過6小時會顯著增加死亡率(OR=1.41[1.17,1.69])。延遲使用抗菌藥物也增加了從嚴重膿毒症進展為感染性休克的風險(每小時OR為1.051[1.022,1.081],p≤0.001)。在未經調整的情況下,手術控製感染源的時間與成功控製感染源的幾率降低(OR=0.982[0.971,0.994],p=0.003)和死亡幾率增加(OR=1.011[1.001,1.021];p=0.03)顯著相關,但在調整混雜因素後(分別為OR=0.991[0.978,1.005]和OR=1.008[0.997,1.02])不複存在。隻有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感染源控製延遲與死亡風險顯著相關(調整後的OR=1.013[1.001,1.026],p=0.04)。
由此可見,該究的結果表明,抗菌治療和感染源控製對於膿毒症治療都至關重要。還沒有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可以從早期抗感染治療中獲益,因為它可以防止進一步惡化。
原始出處:
Hendrik Rüddel,et al.Adverse effects of delayed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and surgical source control in adults with sepsis: results of a planned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clus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ritical Care.2022.https://ccforum.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54-022-03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