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輸血,是將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漿,紅細胞,白細胞或血小板等通過靜脈輸入體內的方法。輸血是急救和治療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輸血的目的及原則
1.1輸血的目的
1.1.1輸血的目的[6]
1.補充血容量
增加有效循環血量,改善心肌功能和全身血液灌流,提升血壓,增加心輸出量,促進循環。用於失血、失液引起的血容量減少或休克病人。
2.糾正貧血
增加血紅蛋白含量,促進攜氧功能。用於血液係統疾病引起的嚴重貧血和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
3.補充血漿蛋白
增加蛋白質,改善營養狀態,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減少組織滲出和水腫,保持有效循環血量。用於低蛋白血症以及大出血、大手術的病人。
4.補充各種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改善凝血功能,有助於止血。用於凝血功能障礙(如血友病)及大出血的病人。
5.補充抗體、補體等血液成分
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機體抗感染的能力。用於嚴重感染的病人。
6.排除有害物質
一氧化碳、苯酚等化學物質中毒時,血紅蛋白失去了運氧能力或不能釋放氧氣供機體組織利用。為了改善組織器官的缺氧狀況,可以通過換血療法,把不能釋放氧氣的紅細胞換出。溶血性輸血反應及重症新生兒溶血病時,也可采用換血治療。為了排除血漿中的自身抗體,可采用換血漿法。
1.2靜脈輸血的原則[1.2]
1.輸血前必須做血型鑒定及交叉配血試驗。
2.無論是輸全血還是輸成分血,均應選用同型血液輸注。但在緊急情況下,如無同型血,可選用O型血輸給病人。AB型血的病人除可接受0型血外,還可以接受其他異型血型的血(A型血和B型血)。但要求直接交叉配血實檢陰性(不凝集),而間接交叉試驗可以陽性(凝集)。
因為輸入的量少,輸入的血液中的抗體可被受血者體內大量的血漿稀釋,而不足以引起受血者的紅細胞凝集,故不出現反應。因此,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必須一次輸入少量血,一般最多不超過400ml,且要放慢輸入速度。
3.病人如果需要再次輸血,則必須重新做交叉配血試驗,以排除機體已產生抗體的情況。
血液製品的種類
2.1全血
全血指采集的血液未經任何加工麵全部保存備用的血液。全血可分為新鮮血和庫存血兩類。
1.新鮮血2-6度保存5天內的酸性枸櫞酸鹽葡萄糖(ACD)全血或保存10天內的枸櫞酸鹽葡萄糖(CPD)全血都可視為新鮮血。適用於血液病病人。
2.庫存血指在2-6度環境下保存2~3周的全血。庫存血雖含有血液的所有成分,但其有效成分隨保存時間的延長而發生變化。其中,白細胞、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成分破壞較多。含保存液的血液pH為7.0~7.25。隨著保存時間延長,葡萄糖分解,乳酸增高,pH逐漸下降。此外,由於紅、白細胞逐漸破壞,細胞內鉀離子外溢,使血漿鉀離子濃度升高,酸性增強。因此,大量輸庫存血要防止酸中毒和高血鉀的發生。庫存血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2.2成分血
成分血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采用特定的方法將全血中一種或多種血液成分分離出而製成的血液製劑與單采成分血的統稱。成分血的優點是純度高、針對性強、效能高、副作用小、可一血多用,是目前臨床常用的輸血類型。常用的成分血有:
1.血漿
是全血經分離後所得到的液體部分。主要成分是血漿蛋白,不含血細胞,無凝集原。可用於補充血容量、蛋白質和凝血因子。
(1)新鮮冰凍血漿:全血於采集6~8小時內離心分離出血漿後,在-18度以下的環境下保存,保質期1年。適用於血容量及血漿蛋白較低的病人。輸注前須在37度水浴中融化,並於24小時內輸入,以免纖維蛋白原析出。
(2)冰凍血漿:新鮮冰凍血漿保存超過1年後繼續保存,或新鮮冰凍血漿分離出冷沉澱層,或超過保質期5天以內的全血分離出血漿後保存在-18度以下的環境下、保質期4年,稱為冰凍血漿。
2.紅細胞
可增加血液的攜氧能力,用於貧血病人、失血多的手術病人,也可用於心功能衰竭的病人補充紅細胞,以避免心髒負荷過重。[6]
(1)濃縮紅細胞;是新鮮血經離心或沉澱去除血漿後的剩餘部分,在2~6度環境下保存,濃縮血細胞比容通常為0.65~0.8。適用於攜氧功能缺陷和血容量正常的貧血病人。
(2)洗滌紅細胞;紅細胞經生理鹽水洗滌數次後,再加適量生理鹽水製成。可以去除99%血漿、90%白細胞及大部分血小板,2~6度環境下保存時間不超過24小時。適用於器官移植術後病人及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病人。
(3)去白細胞濃縮紅細胞:全血或紅細胞經去白細胞過濾器後所得的紅細胞,在2~6度環境下保存。適用於因白細胞抗體造成輸血發熱反應和原因不明的發熱反應病人,也可用於骨髓和器官移植、免疫缺乏或免疫抑製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
(4)懸浮紅細胞:提取血漿後的紅細胞加入等量紅細胞保養液製成,在2~6°C環境下保存。適用於戰地急救及中小手術者。
3.白細胞濃縮懸液
新鮮全血離心後取其白膜層的白細胞,於4°C環境下保存,48小時內有效。也可將新鮮全血經血細胞分離機單采後製成粒細胞濃縮懸液,20~24度環境下保存,保存期為24小時。用於粒細胞缺乏伴嚴重感染的病人。
4.濃縮血小板
全血離心所得,20~24度環境下保存,以普通采血袋盛裝的濃縮血小板保存期為24小時,以專用血小板存儲袋盛裝的可保存5天。用於血小板減少或功能障礙性出血的病人。
(三)其他血液製品
1.白蛋白製劑從血漿中提純而得,能提高機體血漿蛋白及膠體滲透壓。白蛋白溶液相當穩定,2~6度環境下保存,有效期為5年,臨床上常用10克/瓶和5克/瓶兩種,白蛋白濃度為20%~25%。用於治療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低蛋白血症的病人,如外傷、肝硬化、腎病及燒傷等。
2.免疫球蛋白製劑
靜注用免疫球蛋白用於免疫抗體缺乏的病人,預防和治療病毒、細菌感染性疾病等。特異性免疫球蛋白是用相應抗原免疫後,從含有高效價的特異性抗體的血漿中提純製備的,如抗牛痘、抗風疹、抗破傷風、抗狂犬病、抗乙型肝炎和抗Rh免疫球蛋白等。
3.凝血因子製劑
如冷沉澱凝血因子、因子VIII濃縮劑、因子IX濃縮劑、凝血酶原複合物、纖維蛋白原、肝素輔因子AT-III等。可有針對性地補充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性疾病。
靜脈輸血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3.1靜脈輸血的適應證
1.各種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為靜脈輸血的主要適應證。一次出血量<500ml時,可由組織間液進入血液循環而得到代償。失血量在500~800ml時,需要立即輸血,一般首選晶體溶液、膠體溶液或少量血漿增量劑輸注。失血量>1000ml時,應及時補充全血或血液成分。值得注意的是,血或血漿不宜用做擴容劑,晶體溶液結合膠體溶波擴容是治療失血性休克的主要方案血容量補足之後,輸血的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攜氧能力,此時應首選紅細胞製品。
2.貧血或低蛋白血症
輸入全血、濃縮或洗滌紅細胞可糾正貧血,血漿、白蛋白液可用於低蛋白血症。
3.嚴重感染
輸入新鮮血可補充抗體、補體,增強機體抗感染能力。一般采用少量多次輸入新鮮血或成分血,切忌使用庫存血。
4.凝血功能障礙
對患有出血性疾病的病人,可輸新鮮血或成分血,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原等。
3.2靜脈輸血的禁忌證
靜脈輸血的禁忌證包括:急性肺水腫、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栓塞、惡性高血低、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腎功能極度衰竭及對輸血有變態反應者。
血型及交叉配血試驗[1,2]
4.1血型與紅細胞凝集
血型通常是指紅細胞膜上特異性抗原的類型。若將血型不相容的兩個人的血液滴加在載玻片上並使之混合,則紅細胞可凝集成簇,這個現象稱為紅細胞凝集,在補體的作用下,凝集的紅細胞破裂,發生溶血。當輸入與病人人血型不相容的血液時,其血管內可發生紅細胞凝集和溶血反應,甚至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紅細胞凝集的實質是抗原一抗體反應。由於紅細胞膜上的特異性抗原(一些特異蛋白質或糖脂)能促使紅細胞凝集,在凝血反應中起抗原作用,故又稱為凝集原。能與紅細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應的特異性抗體則稱為凝集素。凝集素為γ-球蛋白,存在幹血漿中。
根據紅細胞所含的凝集原不同,可把人的血型分成若幹類型。與臨床關係最密切的是ABO血型係統和Rh血型係統。
1.ABO血型係統
人的紅細胞內含有A、B兩種類型的凝集原,按照紅細胞膜上所含凝集原的不同,將人的血液分為A、B、AB、O四型。紅細胞膜上僅含有A凝集原者,為A型血;僅含B凝集原者,為B型血;同時含A、B兩種凝集原者,為AB型血;既不含A也不含B凝集原者,為0型血。不同血型的人的血清中含有不同的抗體,但不會含有與自身紅細胞抗原相應的抗體。
A型血者的血清中隻含有抗B抗體(凝集素);B型血者的血清中隻含有抗A抗體(凝集素);0型血者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兩種抗體(凝集素);而AB型血者的血清中不含抗體(凝集素),這也是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的原因。
Rh血型係統的抗原與分型:人類紅細胞除了含有A、B抗原外,還有C、C、D、d、E、e六種抗原,稱為Rh抗原(也稱為Rh因子).Rh抗原隻存在於紅細胞上。因D抗原的抗原性最強,故臨床意義最為重要。醫學上通常將紅細胞膜上含有D抗原者稱為Rh陽性,紅細胞膜上缺乏D抗原者稱為Rh陰性。
Rh血型的特點及臨床意義:與ABO血型係統不同,人的血清中不存在抗Rh的天然抗體,隻有當Rh陰性者在接受Rh陽性者的血液後,才會通過體液性免疫產生抗Rh的免疫性抗體,通常於輸血後2~4個月血清中抗Rh的抗體水平達到高峰。因此,Rh陰性的受血者在第一次接受Rh陽性血液的輸血後,一般不產生明顯的輸血反應,但在第二次或多次再輸入Rh陽性的血液時,即可發生抗原-抗體反應,輸入的紅細胞會被破壞而發生溶血。
4.2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
為了避免輸入不相容的紅細胞,供血者與受血者之間必須進行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血型鑒定主要是鑒定ABO血型和Rh因子,交叉配血試驗是檢驗其他次要的抗原與其相應抗體的反應情況。
1.血型鑒定
(1)ABO血型鑒定:利用紅細胞凝集試驗,通過正(細胞試驗)、反(血清試驗)定型可以準確鑒定ABO血型。ABO血型係統正定型是指用定型試劑和被檢紅細胞反應所鑒定出的ABO血型。若被檢紅細胞在抗A血清中發生凝集,而在抗B血清中不發生凝集,說明被檢血液為A型;若被檢紅細胞在抗B血清中發生凝集,而在抗A血清中不發生凝集,說明被檢血液為B型;若被檢紅細胞在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均凝集,說明被檢血液為AB型;若被檢紅細胞在抗A血清和B血清中均不凝集,則被檢血液為O型。
(2)Rh血型鑒定:Rh血型主要是用抗D血清來鑒定。若受檢者的紅細胞遇抗D血清後發生凝集,則受檢者為Rh陽性;若受檢者的紅細胞遇抗D血清後不發生凝集,則受檢者為Rh陰性。
2.交叉配血試驗
為了確保輸血安全,輸血前除做血型鑒定外。還必須做交叉配血試驗;
(1)直接交叉配血試驗:用受血者血清和供血者紅細胞進行配合試驗檢查受血者血清中有無破壞供血者紅細胞的抗體。檢驗結果要求絕對不可以有凝集或溶血現象。
(2)間接交叉配血試驗:用供血者血清和受血者紅細胞進行配合試驗,檢查供血者血清中有無破壞受血者紅細胞的抗體。
如果直接交叉和間接交叉試驗結果都沒有凝集反應,即交叉配血試驗陰性,為配血相合,方可進行輸血。
靜脈輸血的方法
5.1輸血前準備
1.病人知情同意
向家屬病人解釋說明輸同種異體血的不良反應和經血傳播疾病的可能性。同意要填寫“輸血治療同意書”。
2.備血
並抽取病人靜脈血標本2ml,將血標本和輸血申請單一起送到血庫作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
3.取血
根據取血醫囑,認真核對
4.輸血前核對
雙人核對確定無誤並檢查血液無凝塊即可輸血
5.2輸血法
目前臨床均采取密閉式輸血法,密閉式輸血法有間接靜脈輸血法和直接靜脈輸血法兩種。
[注意事項][1]
1.在取血和輸血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查對製度。在輸血前,一定要由兩名護士根據需查對的項目再次進行查對,避免差錯事故的發生。
2.輸血前後及兩袋血之間需要滴注少量生理鹽水,以防發生不良反應。[5]
3.血液內不可隨意加入其他藥品,如鈣劑、酸性及堿性藥品、高滲或低滲液體,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4.輸血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巡視,觀察有無輸血反應的征象,並詢問病人有無任何個義應。一出現輸血反應,應立刻停止輸血,並按輸血反應進行處理。
5.嚴格掌握輸血速度,對年老體弱、嚴重貧血、心衰病人應謹慎,滴速宜便。
6對急症輸血或大量輸血病人可行加壓輸血,輸血時可直接擠壓血袋、卷壓血袋輸血或應用加壓輸血器等。加壓輸血時,護士須在床旁守護,輸血完畢時及時拔針,避免發生空氣栓塞反應。[5]
7.輸完的血袋送回輸血科保留24小時,以備病人在輸血後發生輸血人反應時檢查分析原因。
自體輸血和成分輸血
6.1自體輸血
自體輸血是指采集病人體內血液或手術中收集自體失血,經過洗滌、加工,在術後或需要時再輸回給病人本人的方法,即回輸自體血。自體輸血是最安全的輸血方法。
1.優點
(1)無需作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不會產生免疫反應,避免了抗原抗體反應所致的溶血,發熱和過敏反應。
(2)擴大血液來源,解決稀有血型病人的輸血困難。
(3)避免了因輸血而引起的艾滋病、肝炎及其他血源性疾病的傳播。
(4)術前實施的多次采血,能刺激骨髓造血幹細胞分化,增加紅細胞生成,促進病人術後造血。
2.適應證與禁忌證
(1)適應證:
①胸腔或腹腔內出血,如脾破裂、異位妊娠破裂出血者;
②估計出血量在1000ml以上的大手術,如肝葉切除術;
③手術後引流血液回輸,一般僅能回輸術後6小時內的引洗血液;
④體外循環或深低溫下進行心內直視手術;
⑤病人血型特殊,難以找到供血者時。
(2)禁忌證:
①胸腹腔開放性損傷達4小時以上者;
②凝血因子缺乏者;
③合並心髒病、陽塞性肺部疾患或原有貧血的病人;
④血液在術中受胃腸道內容物汙染;⑤血液可能受癌細胞汙染者;
⑥有膿毒血症和菌血症者。
3.形式
自體輸血有貯存式自體輸血、稀釋式自體輸血、回收式自體輸血三種形式。
(1)貯存式自體輸血:是指術前采集病人全血或血液成分並加以貯存,需要時再回輸給病人的輸血方法。一般於手術前3~5周開始,每周或隔周采血一次,直至手術前3天為止,以利機體應對因采血引起的失血,使血漿蛋白恢複正常水平。
(2)稀釋式自體輸血:於手術日手術開始前采集病人血液,並同時自靜脈輸入等量的晶體或膠體溶液,使病人的血容量保持不變,並降低了血中的紅細胞壓積,使血液處於稀釋狀態,減少了術中紅細胞的損失。所采集的血液在術中或術後輸給病人。
(3)回收式自體輸血:是指用血液回收裝置,將病人體腔積血、手術失血及術後引流血液進行回收、抗凝,洗滌等處理,再回輸給病人。多用於脾破裂、輸卵管破裂,血液流入腹腔6小時內無汙染或無凝血者。自體失血回輸的總量應3500ml以內,大量回輸自體血時,應適當補充新鮮血漿和血小板。
6.2成分輸血
1.成分輸血的概念
成分輸血是指根據病人的需要,使用血液分離技術,將新鮮血液快速分離成各種成分,然後根據病人需要,輸入一種或多種成分。由於病人很少需要輸入血液的所有成分,因此隻輸入其身體所需要的血液成分是十分有意義的。這種療法又稱“血液成分療法”,起到一血多用、減少輸血反應的作用。
2.成分輸血的護理
紅細胞輸注的護理:
①選擇比較粗大的靜脈血管;
②選用170um的濾網輸血器進行過濾麵積大於30cm^2;
③輸注時間-般不超過4小時,洗滌紅細胞必須在24小時內輸用;
④懸浮紅細胞在使用前必須充分搖勻;
⑤懸浮紅細胞內不要加任何藥物,尤其是乳酸林格液、5%葡萄糖或5%葡萄糖生理鹽水,否則容易發生凝固/凝集或溶血。
(2)濃縮血小板輸注的護理:
①適宜選用特殊的血小板標準輸血器以去除白細胞;
②輸注速度要快,80~100滴/分;
③運輸、傳遞及輸注過程中應注意保暖,不要劇烈震蕩,以免引起不可逆聚集。
(3)血漿輸注的護理:
①冰凍血漿在35~37度水浴中快速融化,盡快輸用,新鮮冰凍血漿不能保存於4度環境中;
②選用帶濾網的輸血器,以免絮狀沉澱物阻塞管道,輸注速度5~10m/min;
③同型輸注。
(4)血漿蛋白輸注的護理:
①白蛋白不能與氨基酸、紅細胞混合使用。5%白蛋白輸注速度為2~4ml/min,25%白蛋白輸注速度為5ml/min,兒童輸注速度為成人的1/4~1/2;
②免疫球蛋白應單獨輸注,速度宜慢,前30分鍾的輸注速度為0.01~0.02m/(kg.min),如無不良反應,將速度增至0.02~0.04ml/(kg.min)。
3.成分輸血的注意事項
(1)某些成分血,如白細胞、血小板等,存活期短,為確保成分輸血的效果,以新鮮血為宜,且必須在24小時內輸入體內(從采血開始計時)。
(2)除白蛋白製劑外,其他各種成分血在輸入前均需進行交叉配血試驗。
3)成分輸血時,由於一次輸入多個供血者的成分血,因此在輸血前應根據醫囑給予病人抗過敏藥物,以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
4)由於一袋成分血液隻有25ml,幾分鍾即可輸完,故成分輸血時,護士應全程守護在病人身邊,進行嚴密的監護,不能擅自離開病人,以免發生危險。
(6)如病人在輸成分血的同時,還需輸全血,則應先輸成分血,後輸全血,以保證成分血能發揮最好的效果。
常見輸血反應及護理[3]
7.1發熱反應[4.7]
發熱反應是輸血反應中最常見的。
1.原因
(1)由致熱原引起,如血液、保養液或輸血用具被致熱原汙染。
(2)多次輸血後,受血者血液中產生白細胞和血小板抗體,當再次輸血時,受血者體內產生的抗體與供血者的白細胞和血小板發生免疫反應,引起發熱。
(3)輸血時沒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造成汙染。
2.臨床表現
可發生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後1~2小時內,病人先有發冷、寒戰,繼之出現高熱,體溫可達38~41度,可伴有皮膚潮紅、頭痛、惡心、嘔吐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狀,一般不伴有血壓下降。發熱持續時間不等,輕者持續1~2小時即可緩解,緩解後體溫逐漸降至正常。
3.護理
(1)預防:
嚴格管理血庫保養液和輸血用具,有效預防致熱原,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2)處理:
①反應輕者減慢輸血速度,症狀可以自行緩解;
②反應重者應立即停止輸血,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給予對症處理(發冷者注意保暖,高熱者給予物理降溫),並及時通知醫生:
③必要時遵醫囑給予解熱鎮痛藥和抗過敏藥,如異丙嗪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④將輸血器、剩餘血連同貯血袋並送檢。
7.2過敏反應[7]
1.原因
(1)病人為過敏體質,對某些物質易引起過敏反應。輸入血液中的異體蛋白質與病人機體的蛋白質結合形成全抗原而使機體致敏。
(2)輸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質,如供血者在采血前服用過可致敏的藥物或進食了可致敏的食物。
(3)多次輸血的病人,體內可產生過敏性抗體,當再次輸血時,抗原抗體相互作用而發生輸血發應。
(4)供血者血液中的變態反應性抗體隨血液傳給受血者,一旦與相應的抗原接觸,即可發生過敏反應。
2.臨床表現
過敏反應大多發生在輸血後期或即將結束輸血時,程度輕重不一,通常與症狀出現的早晚有關。症狀出現越早,反應越嚴重。
(1)輕度反應:輸血後出現皮膚瘙癢,局部或全身出現蕁麻疹。
(2)中度反應:出現血管神經性水腫,多見於顏麵部,表現為眼臉、口唇高度水腫。也可發生板人水腫,表現為呼吸困難,兩肺可聞及哮鳴音。
(3)重度反應:發生過敏性休克。
3.護理
(1)預防:
①正確管理血液和血製品;
②選用無過敏史的供血者;
③供血者在采血前4小人時內不宜吃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宜用清淡飲食或飲糖水,以免血中含有過敏物質;
③對有過敏史的病人,輸血前根據醫囑給予抗過敏藥物。
(2)處理:根據過敏反應的程度給予對症處理。
①輕度過敏反應,減慢輸血速度,給予抗過敏藥物,如苯海拉明、異丙味或地塞米鬆,用藥後症狀可緩解;
②中,重度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通知醫生,根據醫囑皮下注射1:1000腎上腺素0.5~1ml或靜脈滴注氫化可的鬆或地塞米鬆等抗過敏藥物。
7.3溶血反應[4.7]
溶血反應是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紅細胞發生異常破壞或溶解引起的一係列臨床症狀。溶血反應是最嚴重的輸血反應,分為急性溶血反應和遲發性溶血反應。
1.急性溶血反應
(1)原因:
①輸入了異型血液: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而造成血管內溶血向血管外溶血的演變,反應發生快,一般輸入10~15ml血液即可出現症狀,後果嚴重;
②輸入了變質的血液;輸血前紅細胞已經被破壞溶解,如血液貯存過久、保存溫度過高、血液被劇烈震蕩或被細菌汙染、血液內加入高滲或低滲溶液或影響pH的藥物等,均可導致紅細胞破壞溶解。
(2)臨床表現:輕重不一,輕者與發熱反應相似,重者在輸入10~15ml血液時即可出現症狀,死亡率高。通常可將溶血反應的臨床表現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與輸入血中紅細胞表麵的凝集原發生凝集反應,使紅細胞凝集成團,阻塞部分小血管。病人出現頭部脹痛,麵部潮紅,惡心、嘔時,心前區壓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劇烈疼痛等反應。
第二階段:凝集的紅細胞發生溶解大量血紅蛋白釋放到血漿中,出現黃疸和血紅蛋白民尿(尿呈醬油色),同時伴有寒戰、高熱、呼吸困難、發紺和血壓下降等。
第三階段:一方麵,大量血紅蛋白從血漿進入腎小管,遇酸性物質後形成結是阻塞腎小管。另一方麵,由於抗原、抗體的相互作用,又可引起腎小管內皮缺血、缺氧而壞死脫落,進步加重了腎小管阻塞,導致急性腎衰竭,表現為少尿或無尿管型尿和蛋白尿,高鉀血症,酸中毒,嚴重者可致死亡。
(3)護理
1)預防:
①認真做好血型鑒定與交叉配血試驗;
②輸血前認真查對,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
③嚴格遵守血液保存規則,不可使用變質血液。
2)處理:
①立即停止輸血,並通知醫生。
②給予氧氣吸入,建立靜脈通道,遵醫囑給予升壓藥或其他藥物治療。
③將剩餘血、病人血標本和尿標本送化驗室進行檢驗。
④雙側腰部封閉人並用熱水袋熱敷雙側腎區,解除腎小管痙攣,保護腎髒。
⑤堿化尿液:靜脈注射碳酸氫鈉,增加血紅蛋白在尿液中的溶解度,減少沉澱,避免阻塞腎小管。
⑥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和尿量,插入導尿管,檢測每小時尿量,並做好記錄若發生腎衰竭,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療。
⑦若出現休克症狀,應進行抗休克治療。
⑧心理護理:安慰病人,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
2.遲發性溶血反應
一般為血管外溶血多由Rh係統內的抗體(抗D、抗C和抗E)引起。臨床常見係統血型反應中,絕大多數是由D抗原與其相應的抗體相互作用產生抗原抗體免疫反應所致。反應的結果使紅細胞破壞溶解,釋放出的遊離血紅蛋白轉化為膽紅素,經血液循環全肝髒後迅速分解,然後通過消化道排出體外。
7.4與大量輸血有關的反應[4.7]
大量輸血一般是指在24小時內緊急輸血量相當於或大於病人總血容量。常見的與大量輸血有關的反應有循環負荷過重的反應,出血傾向及枸櫞酸鈉中毒等。
1.循環負荷過重即肺水腫,其原因、臨床表現和護理同靜脈輸液反應。
2.出血傾向
(1)原因:長期反複輸血或超過病人原血液總量的輸血,由於庫存血中的血小板破壞較多,使凝血因子減少而引起出血。
(2)臨床表現:表現為皮膚,黏膜淤斑,穿刺部位大塊淤血或手術傷口滲血。
(3)護理:
①短時間輸入大量庫存血時,應密切觀察病人的意識,血壓、脈搏等變化,注意皮膚、黏膜或手術傷口有無出血;
②嚴格掌握輸血量,每輸庫存血了3~5個單位,應補充在1個單位的新鮮血;
③根據凝血因子缺乏情況補充有關成分。
3.枸櫞酸鈉中毒反應
(1)原因:大量輸血使枸櫞酸鈉大量進入體內,如果病人的肝功能受損枸櫞酸鈉不能完全氧化和排出,而與血中的遊離鈣結合使血鈣濃度下降。
(2)臨床表現:病人出現手足抽搐,血壓下降,心率緩慢。心電圖出現Q-T間期延長,甚至心搏驟停。
(3)護理:遵醫囑常規每輸庫存血100ml,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ml,預防發生低血鈣
7.5輸血相關傳染病[4.7]
通過輸血傳播的疾病與感染已知有十餘種,其中最嚴重的是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在輸血相關傳染病的預防和控製中,采供血機構和醫療機構的標準化工作和規範化管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綜合預防對策有:提倡無償獻血,嚴格血液篩查;規範采供血和血液製品製備的操作規程:對血液製品/成分血進行病毒滅活: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提倡自體輸血和成分輸血;加強消毒隔離,做好職業防護。
7.6其他[7]
如空氣栓塞,細菌汙染反應,體溫過低等。因此,嚴格把控采血、貯血和輸血操作的各個環節,是預防上述輸血反應的關鍵。
投稿作者:姚佳妮
工作單位:延安大學鹹陽醫院
參考文獻
[1]宋佩.血型實驗室的輸血檢驗的質量控製與輸血安全探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6,24(11):215-218
[2]闕朝錦.血型實驗室輸血檢驗質量控製與輸血安全[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108
[3]賈麗萍,宮春梓.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4]李軍雪.信息化教學設計《靜脈輸血方法及不良反應》[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132-133
[5]王金燕.德濕舒在藥物性靜脈炎預防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衛生,2017,(7):40
[6]候勁伊.謝曉恬.早產兒貧血病因與防治研究進展[J].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誌,2017,22(2):104-107
[7]王紅.靜脈輸血中常見不良反應的原因分析以護理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卷1期2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