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女性。在西班牙北部的一次登山旅行中倒下,最初在一個救援中心接受了評估。
患者無反應,心跳停止,無脈搏,瞳孔散大無反應,鼓膜溫度為18°C。
開始高級生命支持,被轉移到我們醫院。
第一次評估後2小時25分鍾,她仍然處於心髒停搏狀態,瞳孔散大無反應,核心溫度為20.2°C。動脈血樣顯示pH值為6.81,乳酸濃度為10.3 mmol/L(正常值為0.5–1),鉀濃度為4.4 mmol/L(正常值為3.5–5)。
開始外周靜脈動脈ECMO支持,ECG立即顯示心室顫動。病人也開始喘息,並出現呼吸機不同步,雙譜指數監護儀顯示爆發抑製;給予鎮靜劑後消失。
在體外支持的最初幾個小時內,患者出現凝血障礙、出血、肺水腫和ECMO流量的異常。然而,患者穩定下來後,她的體溫以每小時3°C的速度逐漸升高。患者在體外支持3小時後恢複瞳孔反應。當體溫達到30℃時,可觀察到粗大的心室顫動。然後對她進行了除顫,產生了有效節律,這意味著在初次評估後6小時10分鍾,恢複了自主循環。當體溫達到32°C時,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律伴有經典的Osborn或J波,在V3導聯中清晰可見。在重症監護病房(ICU)的第1天,患者的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為93.4 ng/mL(正常範圍1.5-13.5);第2天,降至55.1 ng/mL;其他實驗室檢查在患者恢複期間逐漸正常。
繼續升溫直至患者體溫為35℃。在45小時40分鍾後停止ECMO。患者在ICU停留的第2天成功拔管。
第2天結束時的神經學評估未發現異常,第6天轉出ICU。第11天回家。發作一個月後,她恢複了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動。
長時間心髒驟停後神經係統後遺症很常見。維持體外支持和神經保護以及體溫管理,直到恢複足夠的雙心室功能(如我們的情況)可能是預防腦損傷的關鍵。該患者的體外支持總共45小時40分鍾,這比先前報道的時間長得多。在低體溫和心搏停止的情況下,應考慮使用ECMO作為氧氣重新分配和溫度管理手段進行複蘇。
原始出處:Jordi Riera, Eduard Argudo, Juan Carlos Ruiz-Rodríguez, et al. Full Neurological Recovery 6 H After Cardiac Arrest Due to Accidental Hypothermia. Lancet. 2020 May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