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 & Ageing:骨骼肌肉疼痛新選選擇——“K粉”鼻內給藥表現出色!

作者:急重症新前沿 來源:MedSci 日期:22-04-07

        自從將近六十年前其在 Detroit 實驗室中被合成以來,已證實氯胺酮是一種具有非凡特性、異質性、互聯機製和不同(有時具有爭議)臨床用途的複雜藥物。

        氯胺酮的故事始於 1956 年,此時,科學家發現了一類新的麻醉藥,即所謂的環己胺類藥物,第一個就是所謂的苯環己呱啶 (PCP)。1962 年,一種新的化合物被發現 (Ci-581),它擁有 PCP 的所有優點,但沒有嚴重的不良副作用,如重度興奮和嚴重精神病等。這種新的藥物最後被命名為氯胺酮。

        後來,藥物的濫用導致氯胺酮成為坊間有名的“K粉”,而它的許多臨床藥用卻被大家所忽視。例如,氯胺酮是少數幾種對呼吸模式影響很小、可以靜脈給藥的麻醉劑之一。而且,其支氣管舒張作用可能對哮喘患者特別有益。

        近年來,有學者發現,在緩解肌肉骨骼疼痛方麵,氯胺酮比嗎啡具有潛在的優勢。為了比較鼻內氯胺酮與靜脈注射嗎啡對急診科(ED)老年人肌肉骨骼疼痛的鎮痛效果和安全性,來自泰國的學者開展了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Age&Ageing雜誌上。

        這是一項非劣效、雙盲、隨機對照試驗,試驗對象為65歲及以上的急診科患者,其急性中度至重度肌肉骨骼疼痛的定義為11點數字評分表(NRS)得分≥5。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IN氯胺酮或靜脈嗎啡。主要結果是在治療後30分鍾,氯胺酮組和嗎啡組之間的NRS疼痛評分的比較性降低。次要結果是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和對搶救治療的要求。

        結果顯示,74名患者符合分析條件(IN氯胺酮組37人,靜脈注射嗎啡組37人)。30分鍾後的平均疼痛評分在IN氯胺酮組和靜脈注射嗎啡組之間沒有明顯差異(6.03分vs 5.81分)。同樣,IN氯胺酮組和靜脈嗎啡組之間的平均NRS變化[(-2.14,95%CI:-2.79至-1.48)和(-0.81,95%CI:-2.36至-1.26)=-0.32,95%CI:-1.17至-0.52]也沒有達到1.3的非劣效邊緣。

        綜上,與靜脈注射嗎啡相比,鼻腔內氯胺酮對老年人急性肌肉骨骼疼痛的鎮痛效果相當且不良反應輕微。

        參考文獻:

        Non-inferiority of intranasal ketamine compared to intravenous morphine for musculoskeletal pain relief among older adults in an emergency department: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Age and Ageing, Volume 51, Issue 3, March 2022, afac073, https://doi.org/10.1093/ageing/afac073

關鍵字:嗎啡,氯胺酮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