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電燒傷是一種致死率、致殘率極高的特殊類型燒傷,毀損嚴重,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人體被電所致的損傷稱為電損傷,根據不同的情況它分為:①電擊傷,俗稱為觸電,可造成心肺功能紊亂、昏厥等全身症狀而無明顯的局部皮膚損害。②電燒傷,有明顯的局部損害,分為電弧燒傷與電擊燒傷(或稱電接觸傷、電燒傷)。本文主要介紹與電源直接接觸所致的電
燒傷。
電燒傷一般有"入口"和"出口",多為Ⅲ度燒傷,可深達肌肉和骨組織,呈現"口小、底大、外淺、內深"的特點,有時還出現"多發性""節段性""跳躍性"電燒傷。
電源直接接觸處為入口,入口多在上肢、手,入口處較出口處重;人體與導體接觸而構成電通路的創口為出口,出口多在下肢,傷時形成多個創口,但總燒傷麵積多在10%以下。入口處組織明顯水腫,中心皮膚焦黃、棕黑或炭化,形成裂口或洞穴,深層裏麵損傷可達肌肉、肌腱、血管、神經、骨骼等。
深層組織可夾心性壞死,沒有明顯的壞死層麵。且電燒傷局部滲出較一般燒傷嚴重,形成嚴重的筋膜腔內水腫。臨近血管時可造成血管損傷或形成血管栓塞,導致創麵出現進行性壞死,傷後壞死範圍可擴大數倍。除此外,電燒傷後容易形成假性動脈瘤,可在傷後數天或幾周繼發破裂發生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治療過程中需密切觀察、謹防這種災難性情況發生。此外,電燒傷容易合並骨折和脫位,常被當時傷情掩蓋,應注意檢查和及時診斷。
因此,需高度警惕電燒傷創麵深部組織受累的程度以及隱匿的深部損傷和內髒損傷,需要及時發現、早期診斷、積極處理。
首先,是全身治療,除急救、心肺複蘇和持續心電監護外,電燒傷的補液量便與普通燒傷不同。
補液複蘇補液量不能根據其表麵燒傷麵積計算,電燒傷的組織是一個立體概念,對深部組織的燒傷應該充分估計,同樣麵積的燒傷,電燒傷時受損組織量較一般燒傷多,而且常伴有血紅蛋白尿和肌紅蛋白尿,所以輸液量應比單純的燒傷稍多,尿量維持在60~80ml/h,並注意堿化尿液。注意利尿,防止血紅蛋白或肌紅蛋白沉積於腎小管,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局部處理中,較為重要的是筋膜切開減壓。如果電燒傷患者出現任何以下情況,比如肢體明顯腫脹且進行性加重;患肢動脈搏動微弱或不能捫及;患肢遠端發紺,毛細血管充盈緩慢;遠端肢體失去感覺和運動功能;遠端肢體已燒焦碳化;或是導管測壓法測得筋膜間隔內壓力>30 mmHg等,都建議盡早行筋膜切開減壓。電燒傷深部組織壞死重。滲出多,組織間隙水腫明顯,張力可迅速增高,特別是四肢的環形燒傷,容易導致遠端的血運受阻,發生肢體壞死,及早的切開減張能減輕肢體遠端的壞死程度,改善間生態組織的活力。及早切開減張的時間勿超過傷後48~72h,切開範圍要足夠大,切開深度要達深筋膜。通過切開減張可同時觀察損傷的程度和範圍,為後續的清創做好準備,但應注意因血管栓塞而引起的肢體循環障礙,其減張效果不佳。這對肢體血供恢複、防止繼發性壞死極其重要。減張創麵一般用生物敷料或抗菌敷料覆蓋並及早清創修複。
並且要注意預防感染。當患者生命體征基本平穩時,需盡快清創,預防感染。清創時機一般在傷後的3~4d,過去的保守療法是等待壞死組織界限清楚後再行清創。該法利少弊多,已少采用。現多主張一次性清創修複技術替代保守的分次清創、延遲修複理念。
燒傷創口深部壞死組織多,造成有利於細菌繁殖的環境,尤其是厭氧菌感染,應該高度重視。局部可暴露,用過氧化氫溶液衝洗、濕敷。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創麵處理是電燒傷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對控製感染、防治髒器功能損害以及愈後功能恢複起決定性作用。
高壓電燒傷早期壞死範圍不易確定,仍應盡早做較徹底的探查,將壞死的組織清除,包括可疑的間生態組織,這是清創中比較困難的事情。目前仍沿用觀察肌肉外觀色澤、鉗夾收縮
反應及切割後出血點是否活躍等主觀指標判斷肌肉的存活程度,燒損的肌肉呈熟肉樣,對刺激失去收縮反應,切割時不出血,並且注意"套袖狀"和"夾心樣"壞死肌肉的清除。
清創時對肌肉要逐條追蹤檢查,尤其是深部的骨周圍肌肉的情況對肌腱、神經等少血供組織。一般應該保留,盡量保持其解剖結構的連續性,在有良好血供皮瓣的覆蓋下逐步恢複活力,為日後的修複手術打下基礎。清創術一般在止血帶下進行,可不使用止血帶,但需及時止血,以便術中能較好地辨別和清除壞死組織。
待時機合適,便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修複方法。
如果是非功能部位的小塊淺度電燒傷創麵,可以暫先不行手術治療,通過換藥促進愈合,如換藥過程中發現創麵加深,則宜積極手術治療。
如果是周圍皮膚鬆弛的窄條形或小塊電燒傷創麵,常可清創後直接拉攏縫合。
如果清創後創麵情況極好,皮下軟組織豐富且血運可靠,以及壞死組織脫落幹淨、肉芽組織生長良好,則可以根據創麵大小、部位、感染等情況選擇斷層皮片移植或全厚皮移植。手部、頭麵部、四肢處理略有不同,此處篇幅有限暫不闡述。
如果清創後出現組織外露或外露風險較大,比如肌腱、血管、神經、骨關節明顯外露,或是開放傷口,感染風險較大,則應盡早采用皮瓣移植覆蓋創麵減小創麵暴露風險,減小感染風險,促進傷口愈合。
參考來源:
[1] 張穎,沈餘明. 腕部高壓電燒傷診治的研究進展[J]. 中華創傷雜誌,2021,37(5):467-472.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10105-00010.
[2] 張丕紅,黃曉元,黃躍生. 深度電燒傷創麵早期修複專家共識(2020版)[J]. 中華創傷雜誌,2020,36(10):865-871.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00706-00488.
[3] 沈餘明. 高壓電燒傷創麵修複與功能重建[J]. 中華燒傷雜誌,2018,34(5):257-262. DOI: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