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瘤破裂命懸一線 醫生搶救化險為夷

作者:黃健源 來源:廣州日報 日期:18-08-28

日前,家住肇慶金利的向阿姨突發頭痛和嘔吐,家人趕緊送到佛山市三水區人民醫院急診救治。經CT檢查顯示“蛛網膜下腔出血”,醫生會診後考慮向阿姨出現“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病情凶險。所幸的是,經過該院神經外科團隊手術搶救後,向阿姨康複情況良好。

患者:突發頭痛診斷腦動脈瘤破裂

記者了解到,向阿姨50多歲,事發當天她在家看別人打牌過程中突發頭痛明顯,伴頭昏,有惡心、嘔吐數次,由家屬急送來佛山市三水區人民醫院急診救治,頭顱CT檢查顯示為“蛛網膜下腔出血”。該院神經外科醫師會診後,考慮向阿姨為“腦動脈瘤破裂出血”,需立即住院治療。

該院神經外科元少鵬副主任醫師介紹:“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多數是動脈瘤大量噴射性出血,病人常在幾分鍾至幾個小時內陷入昏迷,嚴重者腦幹受壓導致呼吸心跳停止死亡。腦動脈瘤第一次破裂出血將引起1/3病人死亡或重度殘廢,第二次破裂出血會使死亡和重度殘疾率加倍,若第三次破裂出血幾乎沒有成活者。”因此,向阿姨當時情況十分危急,為防止患者“腦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減少死亡風險,救治團隊需對向阿姨進行緊急手術。

搶救:微創介入以彈簧圈栓塞病灶

元少鵬介紹,經顱腦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發現,向阿姨動脈瘤病灶位於左側大腦後交通段,為寬頸動脈瘤,位置較深,行傳統開顱手術難度大,技術難度高,且創傷大,預後效果差。而介入栓塞成為“腦動脈瘤”最理想的治療方案,通過DSA引導下,對病灶定位精準,通過血管穿刺、插管即可完成診斷和治療,具有痛苦少,創傷小,療效高等獨特優勢,在與家屬溝通並征得同意後,決定盡快為患者實施手術。

當天,由元少鵬主導,醫院卒中中心介入團隊為患者實施“腦動脈瘤介入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微創介入手術開始後,首先實施全腦血管造影術,在DSA影像顯示下,通過股動脈微導絲引導微導管進入腦動脈病灶,予彈簧圈進行栓塞。栓塞後複查造影,瘤體栓塞致密,手術圓滿成功。

據悉,這是三水首例成功支架輔助下彈簧圈栓塞術,術後第二天患者即清醒,各項生命體征平穩。

醫生: 腦動脈瘤如“不定時炸彈”

記者了解到,向阿姨所患的“腦動脈瘤”並不是我們常說的腫瘤,而是由於腦動脈壁先天性缺陷和血管腔內壓力增高,在血流不斷衝擊的情況下,血管壁出現了氣球狀的隆起,因形似腫瘤,被稱為“動脈瘤”。腦動脈瘤被喻為埋藏在腦內的“不定時炸彈”,一旦破裂造成腦出血,性命堪憂。

“動脈瘤就如同自行車車胎磨薄之後的局部鼓包,鼓包處管壁比其他地方都薄,非常容易破裂,造成了顱內大出血。”元少鵬介紹,其對向阿姨實施的介入治療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是一種微創性治療技術,通過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將特製的導管、導絲等精密器械,引入人體,對體內病灶進行診斷和局部治療。“但在以前,三水患者出現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做介入治療隻能到佛山市區或廣州的知名醫院,但患者在轉運途中極有可能因為路途顛簸的原因導致動脈瘤再次破裂,一旦再次破裂,搶救的難度極大,甚至可能患者當場死亡。”元少鵬說,醫院掌握這項技術後,今後若有患者再出現此類病症,在三水即可接受手術。(全媒體記者黃健源 通訊員徐浪攝影報道)

關鍵字:腦瘤破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