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6歲;
【主訴】
因“車禍致顱腦外傷伴神誌模糊6h”於2015年10月入院。
【體格檢查】
生命體征平穩,神誌模糊,呼喚睜眼,可發單音,刺痛能定位,GCS10分。
【輔助檢查】
急診CT提示:右額葉腦挫裂傷伴出血,右額顳骨多發骨折,顱內少許積氣。骨盆多發骨折。顱腦外傷無手術指征,後多次複查CT腦部情況好轉。
【治療】
傷後20d轉骨科行骨盆骨折手術,傷後7d因手術傷口感染行清創術,術後病人間斷咳嗽。傷後7d突發頭痛,伴惡心嘔吐,急查顱腦CT提示右側額板下及額葉內積氣,大小約63mm×59mm,側腦室額角受壓變形,考慮外傷性張力性氣顱。顱底精細平掃提示額骨骨折累及右側額竇前後壁,裂縫處可見條狀軟組織密度影;蝶竇上壁骨折,並可見前後兩處裂縫,橢圓形軟組織密度影由裂縫處向下突入蝶竇腔,考慮為顱底硬腦膜破裂形成活瓣。急診手術行顱底重建和硬腦膜修補,術後複查CT提示顱內積氣明顯好轉,同時給與抗感染治療,後康複出院。
【討論】
張力性氣顱的形成機製主要有:①顱腦損傷後硬腦膜破裂形成單向活瓣,空氣隻進不出,導致顱內積氣進行性增多。②腦脊液漏病人由於腦脊液過量流失,形成負壓效應,大量氣體吸入顱內,臨床上也稱之為“汽水瓶倒置綜合征”。③開放性顱腦損傷後顱內產氣菌感染,大量氣體生成形成張力性氣顱。④醫源性損傷導致的張力性氣顱,如腦室-腹腔分流術後、慢性硬膜下血腫鑽孔引流術後出現張力性氣顱。本例病人在受傷後即有顱底骨折及額竇開放,但硬腦膜破損處有血凝塊形成,且破損硬腦膜未形成活瓣,因而顱內僅少量積氣。後血凝塊自行吸收,硬腦膜慢慢愈合,病人顱內積氣逐漸消失。病人骨科術後傷口感染行清創縫合術,考慮機體抵抗力差,恢複慢,破損的硬腦膜愈合差,劇烈咳嗽後愈合的硬腦膜再次破損,並形成單向活瓣,顱內積氣進行性加重,最終導致傷後70d形成張力性氣顱。如此長時間的遲發性外傷性張力性氣顱臨床十分罕見,為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張力性氣顱確診後應盡早手術,防止病情惡化。術式主要有:①最常見的為鑽孔排氣,放置引流管持續引流排氣。②開放性顱腦損傷病人需進行徹底清創,修補硬腦膜,防止感染。③伴有顱底骨折並腦脊液漏的病人需行顱底重建,封閉漏口,嚴密修補硬腦膜,避免複發。④醫源性導致的張力性氣顱主要以預防為主,防止術中腦脊液引流過度。
原始出處:
朱正凱,林少華,李亮明.遲發性外傷性張力性氣顱1例[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誌,2017,22(0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