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胸痛是急診內科最常見的疾病。調查發現,急性胸痛在門診接診的患者中占20%,在救護車接診的患者中占69%,在急診室接診的患者中占45%。對於急性胸痛首先應明確是否由潛在致死性疾病引起,如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動脈夾層(AD)、急性肺栓塞和張力性氣胸等,需要在短時間內作出恰當診斷和處理。若誤診或漏診,會導致嚴重後果。
病例簡介
入院情況
患者男性,49歲,因“突發胸痛2小時”來診。患者來診前2小時於散步中突發心前區疼痛,壓迫樣、劇烈難以忍受伴大汗,呈陣發性,最長持續30分鍾,發作間歇胸痛可完全緩解。
查體
血壓85/55 mmHg(雙側肱動脈),心率50次/分,律齊,未及心髒雜音,四肢肢端暖。神誌清,雙肺呼吸音清,未及幹濕音。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史。
心電圖示Ⅲ、aVF導聯ST段弓背抬高0.05 mv,V4~V6導聯ST段下斜形壓低0.1~0.2 mv,冠狀竇心律(圖1)。
圖1 入院心電圖
急診處理
給予生理鹽水快速補液、多巴胺10μg/kg·min持續滴注、嗎啡3 mg iv.對症止痛,並行血常規、肝腎功能、肌鈣蛋白I(TNI)和D-二聚體(D-Dimer)檢測,等待結果。經治療後胸痛緩解。來診後25分鍾再次出現劇烈胸痛伴大汗,複查心電圖示Ⅱ、Ⅲ、aVF導聯ST段進一步抬高,並出現Ⅲ度房室傳導阻滯(AVB),心率降至40次/分(圖2)。診斷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Ⅲ度房室傳導阻滯(AVB),加用異丙腎上腺素持續滴注。
圖2 來診後25分鍾心電圖
診斷明確後,決定行直接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及急診臨時起搏器置入術。術前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嚼服,普通肝素5000 u靜推。穿刺股動、靜脈,測右股動脈壓90 mmHg,心率30次/分,Ⅲ度AVB(給予多巴胺10μg/kg·min、異丙腎上腺素持續滴注),經股靜脈置入臨時起搏器。冠狀動脈造影提示右冠脈(RCA)開口90%狹窄(未見明顯血栓)、左冠脈(LAD)遠端90%狹窄、左回旋支(LCX)中段70%狹窄。決定於RCA開口行經皮冠脈腔內成形術(PTCA)+支架置入術。
RCA開口以Sprinter 2.5×15球囊14 atm擴張(Door-Balloon時間40分鍾),樂普4.0×18 mm支架於RCA開口14 atm擴張,支架內予Dura Star 4.0×15 mm後擴張球囊20 atm擴張,RCA開口無殘餘狹窄,遠端血流TIMIⅢ級(圖3)。於RCA開口行球囊擴張後,血壓上升至105 mmHg,心率上升至60次/分。患者術中出現室性心動過速,心率140次/分,予胺碘酮150 mg靜推後轉律,術後胸痛完全緩解,收入監護室。
圖3 術中冠脈造影
病情突變及轉歸
監護室心電圖示Ⅱ、Ⅲ、avF導聯ST段較前明顯恢複,術後1小時停用多巴胺,5小時轉為竇性心律並持續存在(圖4)。至此,患者臨床情況似乎穩定,繼續常規抗栓治療。
圖4 術後複查心電圖
來診後2小時
各項實驗室檢查回報,結果示D-Dimer 5628 ng/ml。此時醫生意識到患者D-Dimer異常顯著升高,與AMI診斷不匹配,或許有其他診斷可能。急行床旁超聲心動檢查,見升主動脈內徑47 mm,主動脈根部及升主動脈、腹主動脈內徑明顯增寬,主動脈根部緊鄰無冠瓣瓣根處及右冠瓣瓣上見遊離剝脫內膜片回聲,延伸至腹主動脈,主動脈根部真腔內徑31 mm,假腔內徑15 mm,主動脈瓣中重度反流。急行主動脈血管造影(CTA),示升主動脈夾層,累及主動脈弓、降主動脈、脾動脈、左腎動脈(圖5)。監測心肌標誌物,不符合AMI酶學變化(表1)。
圖5 CTA示升主動脈夾層,累及主動脈弓、降主動脈、脾動脈、左腎動脈
距發病5小時
最終診斷為主動脈夾層(AD,A型)、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Ⅲ度AVB,急性腎損傷,急性肝損傷。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性腎損傷、急性肝損傷均由AD累及所致。明確診斷後急請心髒外科會診,建議先行內科保守治療,控製心率及血壓。
距發病10餘小時
出現急性肝損害、急性腎損害、急性骨骼肌壞死和代謝性酸中毒,聯合應用連續性腎髒替代治療(CRRT,無肝素)。
距發病42小時
患者突發心跳、呼吸停止,搶救無效死亡。死亡原因為AD破裂。
討論:AMI和AD一對難兄難弟
AMI和AD臨床均可表現為急性胸痛,若出現持續劇烈胸痛伴有以下情況時應懷疑存在AD:
①劇烈疼痛,向背部、下腹部放射明顯,嗎啡鎮痛效果欠佳;
②聞及心髒雜音,特別是主動脈瓣區新出現的雜音;
③突發腎絞痛或血尿,伴腎功能不全;
④四肢脈搏不對稱,特別是雙上肢血壓不對稱、血壓與休克表現不相符;
⑤心電圖及心肌壞死標誌物不符合AMI演變過程。總結為3個不對稱,胸痛與心電圖表現不對稱、症狀與體征不對稱、血壓與休克表現不對稱。典型AMI和AD患者並不難診斷(表2)。
但對於複雜、合並病例,快速準確地進行臨床鑒別較困難,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是AD還是AMI?②若合並,是夾層累及冠脈導致AMI,或是AD應激誘發AMI,或是兩者平行存在?③若患者已有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病史,再發嚴重胸痛,能不能克服慣性思維,想到AD可能?
反思及體會
該患者在初始階段主要表現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經直接PCI治療後胸痛暫時緩解、生命體征暫時穩定,但隨著診斷、治療的推進不斷有疑問產生,胸痛劇烈程度為何與心電圖變化不匹配?右冠脈造影顯示的血栓負荷情況為何與心肌梗死疾病不匹配?D-Dimer異常顯著升高為何與AMI診斷不匹配?以上臨床情況與客觀檢查的不匹配,即使在胸痛和生命體征好轉後仍不能得到解釋。隨著最終診斷的水落石出,以上疑問也迎刃而解,原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性腎損傷、急性肝損傷的根本原因都是AD。
從該病例中筆者得到以下體會。AD合並AMI時鑒別困難,仍可從以下6個方麵進行鑒別:
心電圖非典型心肌梗死表現,且與胸痛程度不匹配;
AMI合並四肢動脈血壓不對稱、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與心肌梗死不相關的意識障礙、腎功能不全應警惕AD;
AMI合並D-Dimer異常嚴重升高應警惕AD;
AMI時,X線胸片提示縱隔增寬應警惕AD;
AMI時,超聲心動圖示升主動脈內徑>45 mm應警惕AD;
PCI術中常規透視縱隔,若發現縱隔增寬,行升主動脈造影明確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