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troke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對急性缺血性卒中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院後1年的血壓、血脂及血糖控製情況進行了評估與對比分析。
研究者印第安納大學的Bravata DM等,對2011年75家醫療機構住院的40230例患者中2127例缺血性卒中和4169例AMI患者進行分析,比較兩者發病後危險因素控製情況。結果發現,與AMI患者相比,缺血性卒中患者實現血壓控製達標(<40/90 mm Hg)比例較低(64%vs.77%,P<0.0001)。廣義線性混合模型分析顯示,校正患者及醫療機構相關協變量後,與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AMI患者的血壓控製率仍較高(OR=1.39, 95% CI: 1.21~1.51);但高脂血症控製情況(LDL-C<100 mg/dl)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534)。對伴有糖尿病患者的亞組分析顯示,與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AMI患者的血糖控製情況(糖化血紅蛋白<9%)更低(OR=0.72,95%CI: 0.54~0.96)。
鑒於血壓控製是卒中預防的基石,上述研究結果提示,未來有必要積極采取措施改善卒中後的血壓管理狀況。
原始出處:
Dawn M. Bravata, Joanne Daggy, Jared Brosch, et al.Comparison of Risk Factor Control in the Year After Discharge for Ischemic Stroke Versu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roke. Dec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