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了,怎麼救?
淹溺的危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球每年約有372000人死於淹溺,意味著每天每小時有40人因淹溺而喪失性命。在美國,每年有4000人因淹溺死亡。發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1-4歲的兒童。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約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而在青少年意外傷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則成為頭號殺手。
淹溺的概念
一種於液態介質中而導致呼吸障礙的過程;無論患者者存活或死亡都屬於淹溺。可分為淹沒和浸泡。
1)淹沒:指麵部位於水平麵以下或受到水的覆蓋,此時數分鍾後即可出現窒息與心髒驟停。
2)浸泡:是指頭部露出於水平麵之上,大多數情況下是借助於救生衣時的表現。
推薦意見1:
1)如果淹溺者被救,淹溺過程則中斷,稱為“非致命性淹溺”。
2)如果是因為淹溺而在任何時候導致死亡的,那麼就叫做“致命性淹溺”。
3)不再使用“濕或幹性淹溺"、"主動/被動/靜默性淹溺"、"二次淹溺"、“瀕臨淹溺”等名詞。
淹溺的病理生理
缺氧和高碳酸血症
最終導致心髒暫停
專業推薦意見2:
通過有效的人工通氣迅速糾正缺氧是淹溺現場急救的關鍵。無論是現場第一目擊者還是專業人員,初始複蘇時都應該首先從開放氣道和人工通氣開始。
歐洲複蘇協會提出了淹溺生存鏈的概念,它包括五個關鍵的環節:預防、識別、提供漂浮物、脫離水麵、現場急救。
淹溺的預防
專業推薦意見3:
有關部門應根據水源地情況製定有針對性的淹溺預防措施,包括:
1)安置醒目的安全標識或警告牌。
2)救生員要經過專業培訓。
3)應對所有人群進行淹溺預防的宣傳教育。
4)過飽、空腹、酒後、藥後、身體不適者避免行水上活動。
5)兒童、老年人、傷殘人士避免單獨接近水源。
6)遊泳前應做好熱身、適應水溫,減少抽筋和心髒病發作的機會。
7)遠離激流,避免在自然環境下使用充氣式遊泳圈。
8)不建議公眾使用過度換氣的方法進行水下閉氣前的準備。
9)如有可能,應從兒童期盡早開始進行遊泳訓練。
10)人群中普及心肺複蘇術可大大提高淹溺搶救成功率。
第一目擊者救援
第一目擊者在早期營救和複蘇中發揮關鍵作用。
推薦意見4:
當發生淹溺事件,第一目擊者應立刻啟動現場救援程序。
1)首先應呼叫周圍群眾的援助,有條件應盡快通知附近的專業水上救生人員或110消防人員。
2)同時應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
3)第一目擊者在專業救援到來之前,可向遇溺者投遞竹竿、衣物、繩索、漂浮物等。
4)不推薦非專業救生人員下水救援;
5)不推薦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
6)不推薦跳水時將頭紮進水中。
7)在撥打急救電話時應注意言簡意賅,特別要講清楚具體地點。先說區縣、再說街道及門牌號碼,最好約定明顯城市或野外標誌物等候,一旦急救車到來可迅速引領醫療人員到現場。不要主動掛掉電話,並保持呼叫電話不被占線。
8)呼叫者應服從於調度人員的詢問程序,如有可能,可在調度指導下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的判斷,如發現患者無意識無呼吸或僅有瀕死呼吸,可在120調度指導下進行徒手心肺複蘇。
9)120調度人員應指導第一目擊者清理患者口腔異物、開放氣道、進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壓。
清理口腔異物
開放氣道
人工呼吸
胸外按壓
10)淹溺患者出現心搏驟停不推薦單純的胸外按壓指導。
專業人員水中救援
專業救生人員在進行水中救援時,通常會先評估淹溺者存活的可能性。
推薦意見5:
1)現場營救應盡一切可能。
2)一旦將患者救出,除非有明顯的不可逆死亡證據(屍僵、腐爛、斷頭、屍斑等),均應立即複蘇,並在能夠保持按壓質量的前提下盡量轉送到急診室進一步治療。
推薦意見6:
1)除非是淺水跳水、使用水滑道、滑水運動、風箏衝浪、賽舟等高風險情況,否則無需實施脊柱防範措施。
2)不建議救生員在水中常規固定頸椎,應立即將淹溺者移離水中,特別是在淹溺者無脈搏、無呼吸時。
推薦意見7:
一旦將患者救上岸,應在不影響心肺複蘇的前提下,盡可能去除濕衣服,擦幹身體,防止患者出現體溫過低(低於32℃)。
水中人工呼吸
衝浪救生員在深水區發現無反應的淹溺者時,可實施水中通氣,部分淹溺者對這一措施有反應。
如果沒有反應,救生員需根據具體情況(如海麵情況,到岸邊距離,是否有救援船或直升機等)決定盡快將淹溺者帶往岸邊還是繼續在原地實施水中通氣直到救援船或直升機到達接管複蘇。有研究表明第二種措施對於淹溺者的存活率更高。
推薦意見8:
1)對於呼吸停止者,盡早開始人工呼吸可增加複蘇成功率。
2)專業救生人員可在漂浮救援設施的支持下實施水中通氣。
3)不建議非專業救生人員在水中為淹溺者進行人工呼吸。
岸邊基礎生命支持
開放氣道
由於淹溺患者的核心病理是缺氧,盡早開放氣道和人工呼吸優先於胸外按壓。
1)大多數淹溺患者吸入的水分並不多,而且很快會進入到血液循環,沒有必要清除氣道中的水。
2)有些患者由於發生了喉痙攣或呼吸暫停(breath holding),氣道內並沒有吸入水分。
3)用吸引以外的任何去除氣道內水分的方法(如海姆立克氏手法)是沒有必要的,並可能存在潛在危險,如胃內容物返流造成氣道異物窒息。
推薦意見9:
1)基礎生命支持應遵循A-B-C-D順序,即開放氣道、人工通氣、胸外按壓、早期除顫。
2)上岸後立即清理患者口鼻的泥沙和水草,用常規手法開放氣道。
3) 不應為患者實施各種方法的控水措施,包括倒置軀體或海姆立克氏手法(Heimlich maneuver )。
4) 開放氣道後應盡快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
以下圖片均為錯誤急救措施:
錯誤急救圖示
錯誤急救圖示
錯誤急救圖示
錯誤急救圖示
記住:不應為患者實施各種方法的控水措施!!!
推薦意見10:
1)應將患者置於平臥位,頭高足低位會降低腦血流灌注,頭低足高位則會導致顱內壓增高。
2)如患者存在自主有效呼吸,應置於穩定的側臥位(恢複體位),口部朝下,以免發生氣道窒息。
人工通氣
淹沒後數分鍾之內被營救離水的淹溺者很可能出現瀕死樣呼吸,這時不要將其與正常呼吸相混淆。有臨床循證研究證明,將最初的2次人工呼吸增加到5次人工呼吸,可以在第一時間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合。
推薦意見11:
1)淹溺患者上岸後應首先開放氣道,口鼻內的泥沙水草要及時清理。
2)用5-10s觀察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如沒有呼吸或僅有瀕死呼吸應盡快給予2-5次人工通氣,每次吹氣1s,確保能看到胸廓有效的起伏運動。
3)有時由於肺的順應性降低以及高的氣道阻力,通常需要更長的時間通氣。但通氣壓力越高則可能會造成胃的膨脹,增加返流,並降低心輸出量,建議訓練有素者可實施環狀軟骨壓迫(cricoid pressure)以降低胃脹氣並增強通氣效力,不推薦未接受培訓的人員常規使用此方法。
4)在人工通氣時,患者口鼻可湧出大量泡沫狀物質,此時無需浪費時間去擦抹,應抓緊時間進行複蘇。
胸外按壓
按壓與通氣比遵循30:2。由於大多數淹溺者是在持續缺氧後導致心髒驟停的,因此實施單純胸外按壓的CPR(隻按壓不通氣)並不能達到複蘇目的,應予以避免。
推薦意見12:
1)不建議在水中實施胸外按壓
2)不建議實施不做通氣的單純胸外按壓。注意提高胸外按壓的質量,如有可能,盡量讓體力充沛的人員實施胸外按壓。
3)2015年國際複蘇指南推薦成人按壓深度5-6cm,但需警惕目前沒有中國人合理按壓深度的可信數據,在初始按壓時要根據胸骨彈性調節到胸壁可完全回彈的最大可接受深度,避免肋骨骨折。(2015年國際複蘇指南具體內容可閱讀科普堂第二課: 院前初級急救---心肺複蘇術+AED的使用)
4)如果患者出現嘔吐應立即將其翻轉至一側,用手指、吸引器等清除嘔吐物防止窒息。
5)懷疑脊椎損傷者應整體翻轉。
推薦意見13:
根據2015國際複蘇指南建議,在一些特殊轉運情況下的轉運過程中,如海灘、山地、絞車懸吊等,推薦使用自動體外按壓設備進行移動中的複蘇。
早期除顫
半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是否常規地配備在水上活動的場所一直存在爭論。少量的研究顯示淹溺患者上岸後心搏驟停的心律大多數是心室靜止(asystole)。但是一旦出現可電擊心律,AED仍然可以迅速逆轉病情。故2015年國際複蘇指南、美國心髒協會指南及歐洲複蘇指南仍然建議盡快使用AED。
推薦意見14:
1)在CPR開始後盡快使用AED。
2)將患者胸壁擦幹,連上AED電極片,打開AED,按照AED提示進行電擊。
3)如果患者在水中,使用AED時應將患者脫離水源。
4)但當患者躺在雪中或冰上時仍可以常規使用AED。
淹溺的基礎生命支持流程,記住ABC,而不是CAB!
①判斷意識,如果沒有;
②呼叫援助並啟動EMS;
③判斷呼吸、脈搏(僅限專業人員);
④A:開放氣道;
⑤B:給予2-5次人工呼吸(如有可能連接氧氣);
⑥C:開始30:2的心肺複蘇;
⑦盡快連接AED依照提示操作。
等候高級生命支持
珍愛生命!
遠離淹溺!
參考文獻:中華急診醫學雜誌2016年12月第25卷第12期《淹溺急救專家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