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常見心律失常,病因沒那麼簡單

作者:奔跑的阿托品 來源: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日期:17-05-17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科的常見病,目前對於心律失常的診斷和治療越來越規範,效果也越來越好。對於一些心律失常診治過程中的特殊情況,或一些細節,值得我們思考與警惕,特此整理兩例,供大家參考。

        一、竇性心動過緩,原因並不簡單

        在心內科工作,經常會接到外科的術前會診,有的是肌酶高,有的是心率快,有的是心電圖ST-T改變,有的是心率慢。很多時候,病人心髒問題並不是很大,隻是做一下術前評估。會診的次數多了,科室的醫生每次遇到這種情況,大多都覺得“沒有挑戰性”,可是,我遇到的一次會診,卻讓大家對於會診有了新的熱情。

        那是一天的上午,我正在辦公室處理醫囑,護士將一張會診單放到我的桌子上,“醫生,外科會診。”“我看看是什麼情況。”

        還沒等我看會診單,我旁邊的進修醫生將會診單拿了起來,“老師,我覺得我都能會診。”“哦?那你說說看。”

        我說著看了看會診單。“病人竇性心動過緩,做個阿托品實驗,心率上來了就不用管,上不來就放臨時起搏器。”進修醫生說出了他的看法。

        “對,你說的沒錯,我就讓外科按照你的意思辦。不過我還是要去看看,不然外科還得打電話叫我。”我說道。術前心率偏慢的病人,經常會遇到,處理方案也和那位進修醫生說的差不多,但是醫療工作需要嚴謹,我還是親自去看了看病人。在聽完患者的主治醫生和患者本人的描述後,我覺得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病史簡介

        患者,男,62歲,以“發作性上腹部疼痛5年,加重3天”為主訴入院。

        患者5年前因飲食不潔出現上腹部疼痛不適,在外院診斷為“膽囊炎”,經住院治療(具體不詳)後病情好轉出院,出院後間斷口服“消炎利膽片”等藥物,病情時有反複。

        3天前少量飲酒後出現上腹部疼痛不適,以右側為著,伴惡心,無嘔吐,口苦,口幹,偶有胸悶氣短,無胸痛,無咳嗽、咳痰,頭暈,無視物旋轉,無頭痛,全身乏力。入院前曾暈厥1次,數秒後自行清醒。

        既往:“竇性心動過緩”病史5年,未做治療。否認“高血壓、糖尿病”病史。

        入院查體:體溫36.8℃,脈搏4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20/76mmHg。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幹濕性囉音,心率46次/分,律齊,心音可,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部壓痛陽性,反跳痛弱陽性,墨菲氏征陽性。

        入院診斷:1.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

        2.竇性心動過緩。

        看過患者的病曆,有兩個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患者竇性心動過緩的病史和膽囊炎的病史,時間相差不多,這是不是巧合?兩者之間有沒有關係?

        另一個是患者入院前曾暈厥過1次,什麼原因造成的暈厥?會不會是心率慢引起的?帶著疑問,我給病人查體,基本和病程裏記錄的相同,我重點聽診了心髒,心率44次/分!

        “病人情況怎麼樣,最好能帶個動態心電圖。”我提出了我的看法。“病人目前病情有點棘手,膽囊可能化膿了,主任的意思是盡快手術。”病人的主治醫生給出了回複。“那就放臨起吧,你們的手術做完以後可以轉我們科。”和外科商量後,我給出了會診意見。

        當天在安置好臨時起搏器後,病人進行了膽囊切除術,術後轉入了我科,術後第二天我聽診心髒,心率70次/分,令我驚奇的是,心電監護並不是起搏心率!請示主任後,主任要求再觀察一天,如果還是這樣,臨時起搏器可以卸掉。那天剛好我值班,這個病人成為了我的關注對象,心率一直波動在70-86次/分之間,主任彙報後,把臨時起搏器卸掉,病人的心率一直維持在70-90次/分之間,並且頭暈,乏力的症狀明顯改善!

        這時候,會診時的兩個疑問又浮現在了我的腦海,於是我大膽的猜想:病人的竇性心動過緩很可能是膽囊的原因引起來的!因為膽囊炎急性發作,使得心率比以往更慢,造成了病人的暈厥。膽囊切除後,病因解除了,心率也就恢複正常了。病人出院後,我專門隨訪了4個月,心率一直在正常範圍,後來由於病人聯係不上,隨訪也就中斷了。

        竇性心動過緩,心血管醫生在臨床上經常遇到,但是膽囊的原因造成的心率慢,臨床上並不多見,也許很容易被忽略。探尋其中的機製,可能與膽囊炎使得迷走張力增高、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誘發心髒活動失調有關。我們在處理心律失常的時候,既要針對症狀進行處理,也要有探求病因的習慣,找到了病因,治療起來也許會事半功倍。

        二、心動過速減慢,警惕電解質紊亂

        病史簡介

        患者,女65歲,因“陣發性心慌胸悶氣短10年,加重伴全身乏力2天”為主訴入院。

        患者10年前因情緒激動後出現心慌胸悶氣短,當時由120急診來我院,診斷為“竇性心動過速”,經過住院治療後病情穩定出院,出院後口服“酒石酸美托洛爾、穩心顆粒”等藥物,病情穩定。

        2天前因情緒激動出現心慌氣短,胸悶,全身乏力,無胸痛,無惡心嘔吐,無咳嗽咳痰,偶有頭暈,無頭痛。飲食正常,夜休差,二便正常。

        既往:“高血壓”病史6年,最高達170/90mmHg,口服“纈沙坦,吲達帕胺”,血壓控製不佳。

        入院查體:體溫36.5℃,脈搏12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壓140/86mmHg。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幹濕性囉音,心率128次/分,律齊,心音可,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餘查體未見明顯異常。

        入院查電解質:K:3.2mmol/L,立即給予補鉀,1天後複查K:3.8mmol/L。

        2天後,晚上值班,主管醫生向我交班,隨口說了句“病人情況穩定,就是現在心率稍微有一點慢。”病人病情穩定,我也沒在意,晚上查房,聽診後,病人心率62次/分。可是患者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來了幾天了,今天突然感覺心跳的不那麼快了。”難道是病情好轉了?立即複查心電圖,當看到心電圖上高尖的T波我心頭一震!趕緊複查電解質,結果回報K6.8mmol/L!經過緊張的降鉀處理,到了清晨,複查電解K:5.3mmol/L。

        通過這個病例,我們應該注意到,當患者心率減慢時,尤其是心動過速伴電解質紊亂時候,並不一定是病情好轉的表現。補鉀過程一定要慎之又慎,注意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定期複查電解質。補鉀不能過快,補鉀不能過多;應用ACEI或者ARB類藥物,注意其保鉀作用。

        臨床工作無小事,對待病人,既要專業,又要細心,畢竟生命隻有一次,我們要敬畏生命!

關鍵字:心律失常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