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副院長、急診醫學學科帶頭人陳玉國教授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心血管子刊JAMA Cardiology發文,深入分析了我國在應用心肺複蘇術(CPR)搶救心源性猝死領域所麵臨的嚴峻現況,以及國內在CPR培訓方麵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呼籲政府、醫療機構和相關社會團體等共同努力,促進實現“健康中國2030”中提出的“進一步降低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30%”的目標。該文第一作者為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急診科常務副主任徐峰,文章撰寫得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學專家張運教授的指導,以及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臨床技能訓練中心暨美國心髒協會心血管急救培訓中心主任郭媛教授團隊的幫助。
在該文中,陳玉國教授首先分析指出,中國目前有2億3千萬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平均每天1500人以上;然而,在中國,醫院外發生心源性猝死者的生存率不到1%,遠遠低於美國的12%。分析原因發現,我國醫院外旁觀者CPR的實施率遠遠低於歐美國家,並且,CPR實施質量極其堪憂。研究顯示,國內大、中型城市中CPR實施率平均僅為4.5%,在北京為11.4%,上海為4.2%,而這一指標,在美國為46.1%,加拿大為29%,瑞典為46%-73%,日本為32.2%,澳大利亞為21.2%。並且,研究還發現,我國實施了旁觀者CPR的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生存率較未實施者並無顯著改善。除了法律、文化、輿論宣傳等因素外,我國公眾缺乏CPR相關培訓是造成旁觀者CPR實施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一次培訓後缺乏定期的技能鞏固培訓,則是旁觀者CPR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據不完全統計,雖然中國紅十字會、各個醫療機構及相關社會團體等已開展了數十年CPR培訓,但是,迄今為止我國所有經曆過CPR培訓合格的公眾僅有1000萬,不到全國人口的1%,而美國這一數據為33%,法國為40%。僅在2012年,美國便有1310萬人接受了CPR培訓。
文章中,陳玉國教授還深入分析了中國CPR培訓現狀,肯定了近年來中國CPR培訓事業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並強調了今後國內工作要著重解決的一係列問題。首先,中國仍缺少足夠數量的負責保障公眾CPR培訓的中心。以往,中國紅十字會和醫院的相關科室如急診科、心血管科和內科等分別負責對公眾的培訓和對醫護人員的培訓。近年來,雖然國內大型醫院成立了許多與美國心髒協會合作開展的規範化CPR培訓中心,然而其數量、人員和資金支持等方麵的先天不足,無法承擔起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民眾培訓的需要。其次,國內嚴重缺乏全職的合格的CPR急救培訓人才。在已建立的培訓中心中,培訓人才大多是招募自醫院急診和心內等科室CPR經驗豐富的醫生。雖然這讓我國的培訓中心迅速發展起來,然而對於醫生們而言,辛苦繁重的臨床工作已經不堪重負,在此之外還需要投入許多精力兼職從事培訓,實在難以滿足我國對CPR培訓的巨大需求。再次,我國在培訓的策略和人群選擇方麵也麵臨諸多問題。例如,近年來,雖然國內大型城市的CPR培訓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但在擁有47%人口的中國鄉村地區,培訓中心仍嚴重缺乏,而中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居於鄉村地區的大量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在城市,雖然成立了一些培訓中心,但居民也因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而無法抽身參加培訓。最後,我國尚缺少適合中國國情的培訓教材。目前我國許多培訓中心應用的是美國心髒協會的教材,這些教材為中國CPR培訓標準化、規範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其內容的設置是基於美國的急救醫療係統等,在中國的社會環境中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整。
陳玉國教授建議,要從大力推進成立更多CPR培訓機構、培養更多全職和兼職培訓團隊、創新培訓方法和策略等多個方麵全麵改善我國公眾CPR培訓的嚴峻現狀。政府應積極加大投入,以目前已建立規範培訓中心的大型醫院和紅十字會為基礎,爭取多渠道公益基金等資助、參與,建立覆蓋全國城鄉的培訓網絡。招募並培養大批CPR方向的全職工作者,積極鼓勵誌願者參與、兼職,充分利用社區醫生,以特殊人群(如學生、消防員、警察、軍人、公務員等)的培訓為先導,充分利用網絡平台、新媒體、移動設備應用(APP)等現代化手段,優化培訓模式和方法,重視CPR技能培訓和定期鞏固培訓的規範化,從而顯著提升我國心源性猝死的救治現狀,促進“健康中國2030”目標的實現。
JAMA Cardiology是國際四大頂級醫學期刊之一《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心血管子刊,也是目前四大頂級醫刊及其子刊係列中唯一的一份心血管專刊。
原始出處:
Xu F, Zhang Y, Chen 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JAMA Cardiol. 2017 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