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壁心肌梗死vs應激性心肌病秒殺技巧背後的秘密

作者:王蕾 趙運濤 來源: 心在線 日期:17-04-12

        57歲,女性,有酒精戒斷症狀,不久進展為譫妄狀態,就診後出現呼吸困難、肺水腫。

        心電圖可見廣泛導聯ST段抬高,II導聯ST段抬高程度高於III導聯;心肌酶升高;超聲心動圖提示左室射血分數20%,伴典型心尖球囊樣改變;冠脈造影檢查未見明顯狹窄。

        該患者左心室的心尖部球囊樣改變,這種節段性運動異常與冠脈造影的分布及狹窄程度不匹配,考慮為典型的應激性心肌病,而非急性心肌梗死。後按照應激性心肌病治療,複查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均恢複正常,這種可逆性改變更進一步證實應激性心肌病的診斷。

        心電現象機製

        從以上病例,依然可以看出應激性心肌病的心電圖特點,特別是我們強調的ST段抬高程度II導聯高於III導聯。那麼,這種心電圖改變的機製是什麼呢?

        首先,回顧一下力的合成原理:

        向量是心肌細胞除極的電動力,向量不僅有方向,還有大小。綜合向量是將多個向量按照物理學力的原理進行疊加,即平行四邊形法則,對角線為兩個力合成後的合力。

        其次,複習一下額麵六軸係統:

        額麵六軸係統中,根據向量在導聯軸投影的原理,如果向量投影在導聯的正側(與導聯夾角小於90°),則向量為正,夾角越小,則向量越大;如果投影在導聯的負側(與導聯夾角大於90°),則向量為負。

        接下來,需了解前降支不同閉塞部位所導致心電圖改變的機製。

        闡述此問題前要假設一個大前提:前降支足夠長,包繞心尖部。

        第一類,若前降支近段完全閉塞,根據受累心肌的部位,前壁心肌梗死ST向量為黃色箭頭,下壁心肌梗死ST向量為藍色箭頭,而前壁質量大於下壁,故前壁心肌梗死ST向量(黃色箭頭)大於下壁心肌梗死ST向量(藍色箭頭)。那麼,由力的合成原理可知ST段綜合向量為紅色箭頭,其指向上方,投影在下壁導聯的負側(即背離下壁導聯),因此,我們看到心電圖的下壁導聯ST段壓低(圖6、圖7)。

        第二類,若前降支中段閉塞,則ST段綜合向量指向前上方,心電圖依然為下壁導聯ST段壓低(圖8、圖9)。

        第三類,若前降支遠段閉塞,則左心室心尖部受累,ST段綜合向量指向心尖部,這時前壁及下壁導聯ST段抬高,且由於ST段綜合向量與II導聯夾角更小,投影的向量更大,故ST段抬高程度II導聯大於III導聯(圖10、圖11)。

        第三類ST段向量的產生機製,也是應激性心肌病的受累範圍。典型的應激性心肌病是左心室心尖部受累,ST段綜合向量指向II導聯,即STII>STIII 。

        講到這裏,您可能會問,既然前降支閉塞和應激性心肌病ST段產生機製相同,那麼二者是否無法鑒別?對此問題,在講機製的初始我們即假設"前降支足夠長,包繞心尖部,且一定發生遠段閉塞",但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非常低。當然,萬一出現這種情況,即使心電圖無法鑒別,也可以根據另外3個鑒別要點秒殺兩種疾病,可參閱"【必殺技】從“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中識別應激性心肌病的秒殺技巧"一文。

        目前,應激性心肌病越來越受到全球學者的高度重視,我們在這裏著重強調早期識別應激性心肌病,不僅僅限於診斷,更提醒大家早期診斷應激性心肌病的後續並發症問題,如左室流出道梗阻、背後真正的病因-嗜鉻細胞瘤等等。同時,在未開展冠狀動脈介入的醫院,避免溶栓,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希望此文能夠幫助大家,在急診室提高對應激性心肌病的診斷成功率。

關鍵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應激性心肌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