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Arizona大學Gordon等製作豬院外心髒停搏模型進行心肺複蘇(CPR)研究,發現連續心髒按壓(CCC)後,豬24小時神經功能正常者生存率優於CPR按壓/通氣比為30∶2者。(Circulation 2007,116:2525)
2005版CPR指南明確建議把按壓/通氣比從原來15∶2改為30∶2,目的是減少中斷按壓的時間,增加每分鍾按壓次數。心髒按壓在早期複蘇中具有作用,但是30∶2按壓/通氣比的依據是專家意見而非實驗證據。所以更合理的按壓/通氣比還需要大量的實驗來進一步驗證。
另外,指南建議2次通氣時間應控製在10秒內,但研究表明臨床上用於兩次通氣的平均時間是16秒。
Arizona等的該研究把CCC(不給予通氣)和30∶2 CPR(2次通氣16秒)進行比較,評價院外心髒停搏者哪種方法更加合適。
入選64頭豬平均分為4組,分別與無幹擾室顫3、4、5和6分鍾後才開始複蘇,每組又隨機接受CCC或30:2 CPR方法(按壓頻率都為100次/min)。所有動物都於室顫12分鍾時開始電除顫(雙向波150 J),如果未恢複自主循環則開始高級生命支持(指南推薦),直到恢複自主循環(ROSC)或心髒停搏後28分鍾仍未恢複則停止CPR。
結果發現,CCC組和30∶2 CPR組的ROSC和24 h生存率比較沒有統計學意義,但24 h神經功能正常豬生存率和一次除顫成功率CCC組(23/33頭;21/33頭)明顯好於30∶2 CPR組(13/31頭;9/31頭),P值分別為0.025和0.006。無幹預室顫為3分鍾時兩組的24 h神經功能正常的生存率相同,但4、5、6分鍾時CCC 24 h神經功能正常的生存率明顯好於30∶2 CPR組。複蘇期間心髒按壓的次數CCC(746±112次)明顯多於30∶2 CPR(385±63次, P=0.001)。
血流動力學方麵CCC組的冠脈灌注壓和平均動脈舒張壓明顯高於30∶2 CPR組,其他指標差異沒有意義。氧分壓、血氧飽和度兩組沒有明顯差異。
上述結果表明,連續心髒按壓產生的效果明顯好於30∶2 CPR。因為決定複蘇結果和預後的主要因素是冠脈灌注壓和腦灌注,而CCC明顯提高腦灌注,壓和平均主動脈壓,從而增加心腦組織灌注,改善預後。(武軍元 李春盛)
點評
院外心髒停搏後實施心肺複蘇越早越好,而心髒按壓又是最重要環節。現實中很多目擊者由於顧忌口對口人工呼吸而放棄CPR,錯失救助最佳時機。連續心髒按壓不僅可以簡化CPR的操作過程,消除顧慮,還可以明顯增加組織灌注。其複蘇的效果好於實際操作中的30∶2 CPR。令人鼓舞的是一項臨床研究“SOS-KANTO”證實了CCC效果。但是窒息與溺水等引起的心髒停搏早期通氣是關鍵,通氣和按壓同等重要。(李春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