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美糖尿病診治指南中關於心血管事件相關內容的解讀

作者: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孫琳 王桂俠 來源:中國醫學前沿雜誌(電子版) 日期:15-06-29

        糖尿病是當前威脅全球人類健康最重要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多項全國多中心流行病學研究已證實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達 9% 以上,糖尿病可能比我們預想的發展更快,已經成為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大量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在糖尿病診斷後的 20 年,糖尿病血管並發症將相繼發生,治療費用占全部直接醫療費用的 80%,將成為我國社會巨大的經濟負擔。

        目前公認的看法是,不伴心髒病的糖尿病患者與不伴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患者有相同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2 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非糖尿病患者的 2-4 倍,且其心血管疾病較後者嚴重而廣泛,預後更差,發病年齡更早,一係列的薈萃分析己證實,約 70%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並發症。盡管 1 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病率較 2 型糖尿病患者低,但其缺血性心髒病的相對死亡風險也達到了非糖尿病人群的七至數十倍。

        這引起了國內外學者對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多項治療糖尿病的多中心、大樣本、長期、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結果相繼發表,證實了糖尿病患者具有許多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血脂異常、高血壓、高凝狀態及血栓傾向等,其巨大危害是導致各種嚴重的並發症,其中心血管事件是糖尿病最嚴重的並發症,也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威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

        2001 年 Sherwin 在美國糖尿病學會 (ADA)學術年會上提出 2 型糖尿病的治療應「超越以葡萄糖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全麵防治心血管疾病多重危險因素。近年來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對糖尿病患者的多重危險因素的綜合控製能夠預防或延緩其心血管病變發生及發展,應將改善生活方式、控製血糖血壓、降脂、減輕體重、抗栓等作為糖尿病心血管事件治療的基礎。

        ADA 發布了 2015 年 ADA 糖尿病醫學診治標準(以下簡稱 2015 ADA 標準),在遵循最新的循證證據和專家意見基礎上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相關內容作了進一步的推薦更新,本文通過分析比較上述內容與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以下簡稱 2013 中國指南)中相關內容,進一步加深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認識,更有利於指導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改善預後,並為我國有關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相關研究與臨床實踐提供一定啟示。

1. 篩查

        2015 ADA 標準與 2013 中國指南均建議在糖尿病確診時及以後,至少應每年評估心血管病變的風險因素,評估內容包括心血管疾病現病史及既往史、年齡、有無心血管危險因素(吸煙、血脂紊亂、高血壓和家族史、肥胖)、腎髒損害(白蛋白尿)等。

        具體如下:糖尿病患者每次隨訪時均應測量血壓;血壓升高患者應改日重複測量證實(B 級);在首次診斷、初次醫學評估或對年齡 ≥ 40 歲的糖尿病患者應篩查血脂,後期要定期隨訪(每 1-2 年)(E 級);接受調脂藥物治療者,根據評估療效的需要可增加檢測次數;對無相關症狀的患者,並不推薦常規篩查冠心病,隻要對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給予治療,常規篩查冠心病並不改善預後(A 級)。

 

1 2 3

關鍵字:糖尿病,指南,心血管事件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