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林教授:糖尿病腎損害的機製與早期識別

作者:德麥迪 來源:德麥迪 日期:15-06-23

        糖尿病腎病(DKD)發病率危害嚴重。探索糖尿病腎損害機製早期識別並及時進行幹預尤為重要。在6月21日召開的中國藥品評價高峰論壇上,來自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的孫子林教授以“糖尿病腎損害機製與早期識別”為題做專題學術報告。

        糖尿病腎損害的機製及篩查

        孫子林教授指出糖尿病腎病是代謝紊亂、血液動力學改變和炎性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而慢性腎髒疾病(CKD)發生及進展的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是糖尿病和高血壓。

        鑒於CKD的易感因素和發病機製,糖尿病患者需常規進行腎髒疾病的篩查。晚期糖尿病腎病的診斷需依據蛋白尿發生和/或標誌GFR降低的血清肌酐改變。微量白蛋白尿為糖尿病腎病的預測標記物,然而,微量白蛋白尿具有非特異性和高變異性,因此,用其預測早期腎功能下降並不令人滿意。

        目前,腎活檢還不能用於判斷DKD的進展,然而,腎血管功能標誌物可以提供有用的診斷信息,如腎內血管阻力增加和腎外血管功能紊亂、內皮功能障礙、非對稱二甲基精氨酸(ADMA)。另外,血清尿酸和可溶性TNF受體是最有希望預測DKD進展的風險標誌物。血漿TNF1和TNF2受體也可以用來預測2型糖尿病ESRD。

        糖尿病腎損害的早期識別

        隨後,在介紹早期識別糖尿病腎病的方法時,孫子林教授提出可依據三個“信號”進行識別:信號一是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是腎損傷開始的標誌;信號二是腰酸腳腫,尿泡沫增多;信號三是水腫。如出現上述信號,應引起足夠重視。

        糖尿病腎損害的藥物治療原則

        隨後,在介紹2型糖尿病患者合並CKD時口服降糖藥物的用藥原則時,孫子林教授指出,由於常見口服降糖藥物主要通過腎髒清除,腎功能不全易導致口服降糖藥物在體內蓄積,進而增加了低血糖發生率的升高。針對CKD患者血糖管理的特點,2013年CDS發布了《2型糖尿病合並慢性腎髒病患者口服降糖藥用藥原則中國專家共識》,並給出了選藥原則:T2DM合並CKD的理想降糖治療策略是在有效降糖的同時,不增加低血糖發生的風險,也應避免誘發乳酸性酸中毒或增加心力衰竭風險。

        糖尿病腎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應關注糖尿病腎病的早期症狀,及時識別從而盡早對疾病進行幹預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與多種因素相關,在進行糖尿病腎病篩查時,不僅僅要關注微量白蛋白尿,還要關注其他相關因子的變化。在為糖尿病腎病患者選擇降糖策略時,不僅要關注降糖療效,還要關注降糖藥物對腎髒的影響以及低血糖風險,保護腎髒安全。

關鍵字:糖尿病,腎損害,機製,早期識別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