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PSTF)最新發表的一項係統性文獻綜述表明,盡管對無症狀人群進行2型糖尿病篩查不降低10年隨訪後的死亡率,但篩查並治療空腹血糖受損(IFG)或糖耐量受損(IGT)人群可以延緩其進展為糖尿病。研究全文4月14日在線發表於《內科學年鑒》(Ann Intern Med 2015 Apr 14;附全文)。
糖尿病篩查的死亡率獲益小
研究人員沒有發現2型糖尿病篩查對死亡率降低有益。
在兩項隨訪10年的隨機臨床試驗(ADDITION研究[Lancet 2012 Nov 17;380(9855):1741-8]和英國一項比較篩查和不篩查的死亡率研究[Diabetologia. 2011;54: 312-319])中,檢出糖尿病對10年死亡率無明顯益處,這兩項研究中的風險比均接近1.0。
同樣的,在另一項隨機對照研究(Lancet 2011 Jul 9;378(9786):156-67)中,在對經篩查檢出的糖尿病患者進行降糖、降脂和降壓等多因素強化幹預後,相比非強化的標準治療,糖尿病篩查對5年死亡率、卒中或心髒病事件的降低沒有益處。
此外,有13項隨機臨床試驗評估對經篩查檢出的糖尿病進行幹預的效果,其中大部分研究顯示,使用降糖或降壓藥物治療或生活方式幹預對全因或心血管死亡率並無益處。
有9項係統性綜述和2項隨機對照研究(未區分是否是篩查發現的糖尿病患者),提示強化血糖控製對死亡率無益,但強化血壓控製或可降低死亡率。
還有一項隨訪23年的研究(即大慶研究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4 Jun;2(6):474-80)得到不同結論,發現對IGT或IFG患者進行生活方式幹預不能降低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各項研究中提到的與糖尿病篩查相關的不良反應包括;焦慮情緒加重(3項隨機試驗)、對未經區分是否是篩查發現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強化幹預所致的低血糖事件增加(4項係統性綜述和6項隨機試驗)。
糖尿病前期可被預防
有6項生活方式幹預研究和8項藥物治療研究發現對糖尿病前期(IFG或IGT)進行幹預可預防或延緩其進展至糖尿病。研究中的治療時間從6個月到6年不等,隨訪時間長達23年。
6項生活方式幹預研究均顯示糖尿病進展速度顯著減慢,合並風險比為0.55。
藥物治療研究發現,使用TZD和α糖苷酶抑製劑治療可延緩糖尿病前期進展至糖尿病(風險比為0.42~0.65)。纈沙坦聯合小劑量二甲雙胍+羅格列酮也有此作用,但那格列奈和/或格列美脲不能預防糖尿病前期進展至糖尿病。
USPSTF新指南的前奏曲
USPSTF曾在2014年10月發布指南草案,建議對年齡≥45歲的或年齡<45歲但合並危險因素的成人進行血糖異常篩查。本次係統性綜述發現通過生活方式幹預或藥物治療可有效延緩糖尿病前期(IFG或IGT)進展至糖尿病,正好在USPSTF新指南正式出台之前發表。
USPSTF新指南是對2007年至2014年10月間發表的研究證據的回顧,支持篩查糖尿病前期(IFG和IGT)人群,並將取代2008年USPSTF糖尿病篩查指南。目前USPSTF還沒有公布指南正式版的發布時間。
編譯自:USPSTF Evidence Review Supports Prediabetes Screening. Medscape. Apr 13,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