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骨關節炎是怎麼回事

作者: 來源:中國網 日期:12-07-03

fgty5

  因多在更年期後發病,故又稱更年期骨關節炎。特征是關節麵發生結節樣增粗、突起,從而使關節功能發生改變。

  年過50歲的人,身體各部分的組織、器官都進入衰老退化階段,骨和關節也不例外。故常發生關節軟骨變性、軟化、脫落、骨與骨之間的碰擊、摩擦和擠壓,以及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因萎縮、老化而失去彈性,肌肉力量明顯減弱等,使關節失去了保護,穩定性受到影響。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關節經常受到牽拉、摩擦、擠壓等刺激,沿關節麵邊緣便形成唇樣突起的骨質增生,形成“骨刺”或“骨贅”。如脫離即變成關節內遊離物。負重關節和活動範圍較大的關節如頸椎、腰椎、膝關節、髖關節,其退行性變化發生較其他部位更為突出,故也是“骨刺”最常見的部位。中年以後,其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激增,它和人老發白一樣,是一種生理現象。

  骨關節炎起病緩慢。主要症狀為關節酸痛,多發生在晨起或久坐之後,經適當活動後能緩解,活動過多,則酸痛又出現。病情較重者,休息時也感關節疼痛,病變關節常感到僵硬、活動不便。還可因關節積液、骨質增生出現腫脹,活動時病變部位出現摩擦感。發生在頸、腰椎時,有反射性或放射性臂痛或坐骨神經痛,伴有麻木感,嚴重者出現運動功能障礙,頸椎骨質增生較嚴重者還可引起腦部症狀,表現有眩暈、頭痛、視力模糊。由於增生的部位不同,症狀的輕重與X線檢查的結果不一定相等。也就是說,疼痛和關節障礙的程度,並不與骨質增生的程度一致,而主要決定骨質增生的部位。但是,骨關節炎雖然可引起關節畸形,關節間隙變窄,但不會造成關節強直。盡管如此,患病後也不能放任不治,還應積極進行治療。

  骨關節炎治療的目的在於減輕疼痛,減少肌肉痙攣,保護關節功能,防止或減慢病變進一步發展。可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一些對症治療措施,如熱敷、按摩、理療、針灸等方法,以鬆解肌肉痙攣或攣縮;還可以適當選用消炎鎮痛藥,如阿斯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等,但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強地鬆等激素藥物,一般不需全身應用,可根據病情行局部封閉治療;此外,病變關節應充分休息,切忌活動過度及意外創傷;為減少負重和重複磨損,應根據本人素質和職業特點,減輕笨重體力勞動和改變不合理的勞動姿勢。避免風寒濕邪侵襲,有些職業應注意關節保暖。嚴重者應借助拐杖或紮寬腰帶等加以重點保護脊柱,盡量避免長時間站立;頸椎骨質增生者,要改變坐位姿勢,避免低頭久坐,以減少頸部肌肉勞損,可經常進行自我按摩。改變睡高枕的習慣。為減少風寒刺激,睡覺時可穿高領衣或軟圍領,有良好的防護作用。

  中醫學認為,“腎主骨”。骨質的退行性改變是腎虛的具體表現。運用益腎的方法對於更年期骨關節炎,既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也可以有效地阻滯、延緩本病的發生。常用方藥有金匱腎氣丸、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右歸丸等。我們在臨床上常將六味地黃湯減量後讓健康中年人代茶飲。觀察表明,凡服用六味地黃藥茶的中年男女,身體健康狀況、精神情緒、工作效率等均令人滿意。具體方藥為:熟地3g,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各3g,決明子10g。代茶飲,每日1劑,連用30天為一療程,服用時間最長者已逾數載。每年進行健康體檢時,未發現任何異常,骨、關節拍片無異常改變。

  另外,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以加強關節肌肉鍛煉。如太極拳、保健操、氣功、慢跑、散步等戶外運動,有利於保持關節較大的活動範圍,使關節得到較多的營養,韌帶、肌肉能維持一定的韌性、彈性,防止骨骼及關節發生退行性變,這無論從生理上及心理上來說,對骨關節的保健都能起有益的作用。

 

關鍵字:更年期,右歸丸,風寒濕邪,骨關節炎治療,消炎鎮痛藥,左歸丸,消炎痛,關節強直,骨刺,關節麵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