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8-12日,美國糖尿病學會(ADA)第72屆年會在美國費城召開。來自全球的專家學者報告了糖尿病預防和治療的最新研究成果,並對臨床和基礎研究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廣泛交流和討論。
當地時間6月9日下午4時,以“糖尿病代謝(metabetes)的中國視角”為主題的《中國醫學論壇報》(CMT)學術專場連續第2年亮相ADA年會,200餘名中外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糖尿病代謝這一困擾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話題。
中國糖尿病代謝現狀:用證據說話
今年的CMT專場由解放軍總醫院潘長玉教授擔任主席,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楊文英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洪潔教授(代表寧光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賈偉平教授分別介紹了各自領銜開展的糖尿病代謝研究最新進展,為國外學者了解中國糖尿病研究現狀提供了難得機會。
楊文英教授在一係列研究證據[先後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 Engl J Med)、《循環》(Circulation)和《歐洲心髒雜誌》(Eur Heart J)]基礎上指出:中國糖尿病患病率激增造成了重大疾病負擔,高血糖、吸煙、高血壓、脂代謝紊亂和肥胖被認為是中國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控製糖尿病及其並發症刻不容緩。
紀立農教授報告了2型糖尿病患者血壓、血脂和血糖心血管危險因素全國評估結果——中國心髒代謝注冊研究(CCMR),數據表明,糖尿病患病率在中國呈不斷增長趨勢,更令人擔心的是,大部分患者未得到及時診斷。在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危險因素控製在臨床上仍是巨大的挑戰。臨床指南與實踐之間存在巨大差距,我們需要更多轉化研究來探索實施標準化治療的方式。
洪潔教授報告了中國成人糖代謝異常的全國性調查結果。結果顯示,中國人群肥胖和超重比例分別為5.1%和27.9%,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別為9.7%和16.2%,這與中國近十年來經濟迅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改變息息相關。隨著GDP水平升高,我國人群體質指數、腰圍和胰島素抵抗均呈現出增長趨勢。上述結果強調了出台生活方式幹預、肥胖管理和控製相關危險因素措施的必要性。
賈偉平教授通過大量研究證實,中國人群的腰圍在過去十年來急劇增長,腹型肥胖已成為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危險因素。此外,賈教授的研究明確了腹內脂肪麵積(VFA)≥80 cm2是腹型肥胖的準確診斷切點;腰圍>90 cm(男)或85 cm(女)可作為簡易標準。此外,賈教授還指出,《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提出的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更適用於中國人群,能更好地預測心血管事件。
國外專家領銜開展中國研究:值得期待
CMT專場的另一亮點無疑是英國牛津大學霍爾曼(Holman)教授受邀參會,並報告了以其為主要研究者的中國人群阿卡波糖心血管評價(ACE)試驗的研究設計與當前進展。
霍爾曼教授的報告闡述了改善血糖控製對於減少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和大血管並發症的意義,並強調餐後血糖是心血管死亡的危險因素,但是既往研究(NAVIGATOR)未能提供糖耐量異常合並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危險因素人群服用胰島素促泌劑後獲得心血管預後改善的證據。在上述背景下,ACE試驗得以啟動,旨在探索α糖苷酶抑製劑阿卡波糖對於心血管預後的作用。
■記者感悟
曆時半年餘組織和籌備的CMT專場得到了潘長玉教授等眾多國內專家的積極響應,並連續2年入選ADA會議正式日程。
潘教授在發給記者的短信中總結道,“通過CMT這樣的國內權威專業媒體走出去,與ADA年會這樣的國際權威學術平台相結合,報告我們的資料,促進了中外交流。這樣既宣傳了我們,又鍛煉了我們,是值得肯定的思路;如果能堅持走下去那就更好了,我對此抱有希望並祝福”。
看到上述短信,記者不禁感慨:30年前,CMT為傳遞國際前沿學術信息而誕生;今天,CMT的使命和價值因中國醫生的需求而改變。讓中國了解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作為一名普通的CMT記者,我的職業價值無疑也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