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轉化醫學是2012北大糖尿病論壇的主題,國內外專家圍繞此話題展開,分享了各自的經驗和成果。
在5月6日的會上,美國艾莫利大學的K.M.Venkat Narayan報告了2型糖尿病預防中的轉化研究。他指出,在2型糖尿病預防中,藥物和生活方式幹預對於糖尿病前期人群有效,並具成本效益,可使糖耐量減低(IGT)的發生率降低30%~60%。目前,生活方式幹預是最有效和適當的手段,其優點在於其作用的長期性。然而,即使應用積極的生活方式及藥物幹預手段,仍有相當高比例的患者在10年內進展為糖尿病。
基於目標人群的分析(圖),專家強烈建議對約占總人群1/3的糖尿病前期人群進行幹預。成功的生活方式幹預包括:降低卡路裏攝入、降低脂肪攝入、增加纖維素攝入、增加業餘時間活動、降低體重以及改變行為的輔導谘詢。
最新的薈萃分析表明,糖尿病預防計劃(DPP)的轉化是有益的。與中國情況類似的印度在金奈開展了一項應用生活方式幹預預防糖尿病的轉化醫學臨床研究(D-CLIP),該研究篩查了19377名社區和診所人群,首個在600名糖尿病前期患者[IGT,2小時血糖140-199 mg/dl,和(或)空腹血糖受損(IFG),空腹血糖100-125 mg/dl]中進行了糖尿病前期幹預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在研究中,通過調整將DPP幹預措施與適當的轉化方式及印度實際環境相適應。
D-CLIP研究利用非專業幹預者(經過培訓的社區誌願者)協助課程、提供支持及指導及作為聯絡人等在幹預組(295人)進行強化治療,即通過每周的課程,在幹預期間使體重減輕達到目標(降低7%)、每周至少150分鍾的中等強度體育鍛煉、16周關於生活方式改變及運動的課程、8周維持性課程。作為對照組(307人)的標準治療包括1節關於飲食及運動的課程、關於相似問題的宣傳冊及與糖尿病教育者和醫生見麵。D-CLIP幹預組有240人完成了整個幹預試驗,83%減輕了體重,課程出勤率為88%。參與者認為其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都得到了改善。
然而,盡管應用了最積極的幹預措施,絕大部分高危患者最終仍會進展為2型糖尿病。K.M.Venkat Narayan指出,更早地保存β細胞功能或許是糖尿病預防領域的下一個熱點。他建議我們停止區分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對這些人群全部進行幹預。
目前工作的挑戰是,繼續推行已知的措施(將DPP形式的幹預措施繼續以低成本方式向更廣闊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推廣),進一步了解未知的2型糖尿病病因及自然進程,及評估已知並實施的幹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