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後高血糖者應怎麼吃?(下)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 葛聲 馮曉慧 沈麗 曹芸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2-01-12

 [接《餐後高血糖者應怎麼吃?》(上) ]

 

病例跟蹤

  1月後,患者在複診時自述藥物未有調整,可以嚴格按照營養治療醫囑執行,前期偶有饑餓感,監測未發生低血糖。複查結果:空腹血糖5.6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8 mmol/L,甘油三酯2.52 mmol/L,肝腎功能正常。身體測量:身高172 cm,體重72 kg,體質指數(BMI)24.3 kg/ m2,腰圍:93 cm,臀圍:96 cm。

  患者堅持營養治療後,餐後血糖、甘油三酯水平明顯改善,體重較前下降4 kg,患者看到營養治療的益處,深化了對生活方式改善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依從性。

   ■糖尿病營養研究進展

  抗性澱粉與血糖控製

  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是一類特殊的澱粉,能夠抵抗澱粉酶的消化,因此在小腸難以被消化吸收,進入結直腸後經過發酵分解,刺激腸道益生菌生長,同時產生短鏈不飽和脂肪酸,促進腸道細胞釋放具有降糖、增強胰島素敏感性和抑製食欲的激素。

  抗性澱粉類似於膳食纖維,但較膳食纖維作用更廣泛。羅伯遜(Robertson)等一項針對代謝綜合征患者的研究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抗性澱粉組(每天40 g)骨骼肌血糖清除率提高68%,肝髒和外周組織的胰島素敏感性高,餐後血糖和胰島素應答降低。張(Zhang)等對糖尿病患者的幹預試驗發現,與對照組相比,抗性澱粉幹預組空腹血糖、血脂、餐後血糖均顯著下降(P <0.05),尤其在平穩餐後血糖方麵。

  抗性澱粉亦可通過胃腸中樞反饋延緩胃排空,延長食物在胃內的消化時間,飽腹作用持久。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富含抗性澱粉食物包括生土豆、青香蕉、通心粉、生薯類以及回生澱粉(主要存在於煮熟後冷卻的米飯、土豆和豆類中,表4為常見食物抗性澱粉含量)。

  血糖指數與血糖負荷

  血糖指數(GI)GI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後血糖反應的一項有效指標,指含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與相當量的葡萄糖或白麵包在一定時間內(一般為2小時)所致的體內血糖反應水平的百分比值,其反映食物與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通常把葡萄糖的GI定為100。GI是1986年由加拿大戴維·詹金斯(DavidJenkins)及同事提出。高GI食物進入胃腸後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釋放快,引起的餐後血糖峰值高;低GI食物在胃腸中停留時間長,吸收率低,葡萄糖釋放緩慢,引起的餐後血糖峰值低,下降速度慢。評價標準:GI>70為高GI食物;GI<55為低GI食物;70≤GI≤55為中GI食物(表5為常見主食GI值)。

  血糖負荷(GL)1997年,哈佛大學薩爾梅龍(Salmeron)等提出了血糖負荷的新概念,彌補血糖指數的不足。

  食物GI受多方麵因素影響,如食物中碳水化合物類型、結構等因素影響。GL將碳水化合物的數量與質量綜合考慮,表示一定重量的食物對人體血糖的影響程度,其計算公式為,攝入食品中的實際可利用碳水化合物重量乘以食品GI值,再除以100。GL可以對實際提供的食物或總體膳食模式的血糖效應進行定量測定,因此GL比GI更能全麵評價食物引起血糖升高的能力。評價標準:GL≥20為高GL食物;GL≤10為低GL食物;20

  

 

 

 

關鍵字:餐後,高血糖,怎麼吃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