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DM血清25-OH-D3水平低

作者:楊婧哲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1-11-29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任高飛、秦貴軍、閆昱杉,在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五次全國學術會議(CDS2011)上發表論文,旨在通過對2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65名健康體檢者進行臨床觀察與統計分析,研究血清25-羥維生素D3(25-OH-D3)水平與2型糖尿病(T2DM)及其並發症的關係。該文收錄在2011年11月第三卷《中華糖尿病雜誌》增刊上。

  研究選取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及代謝病科於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組)235例,其中男148例、女87例,年齡(55±13)歲,根據血清25-OH-D3水平分為25-OH-D3缺乏組(A1組)和25-OH-D3非缺乏組(A2組),比較兩組患者年齡、體質指數(BMI)、患病時間、上肢血壓收縮壓水平、吸煙情況、糖化血紅蛋白A1c(GHbA1c)值、血鈣、甘油三酯(TG)、膽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纖維蛋白原(FIB)、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指標、血紅蛋白(Hb)含量,以及合並脂肪肝、微量或大量蛋白尿、周圍神經病變、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率等相關參數的異同;同期選取於本院體檢科體檢的165名年齡和性別匹配[男/女=108/57;年齡=(54±11)歲]的健康者為對照組(NC組),比較NC組與T2DM組血清25-OH-D3水平。

  結果顯示,T2DM組血清25-OH-D3水平為(16±6)μg/L,顯著低於NC組[(19±10)μg/L, P<0.05],T2DM組25-OH-D3缺乏率高達71.9%,顯著高於NC組(58.2%, P<0.05);與A2組相比,A1組患者年齡更大,GHbA1c、hs-CRP更高,蛋白尿及頸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率更高(P<0.05);但是兩組之間,BMI、患病時間、收縮壓、血鈣、TG、CHO、HDL、LDL、FIB、Hb含量、吸煙情況、脂肪肝及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經logistic回歸分析,25-OH-D3與T2DM並發蛋白尿及動脈粥樣硬化之間有獨立的負相關性(P<0.05)。

  論文最後指出,2型糖尿病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較低、缺乏率高;25-OH-D3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現腎髒及大血管病變。

關鍵字:T2DM,血清25-OH-D3,任高飛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