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西醫結合醫院曹燁民在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五次全國學術會議(CDS2011)上發表論文指出,奚九一教授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現糖尿病足以現有分類在診斷和病理分類上有一定意義,但是對於臨床治療上缺乏指導意義,曹燁民結合臨床提出了新的分類方法及相對應的治療方法。該文收錄在2011年11月第三卷《中華糖尿病雜誌》增刊上。
相關內容摘登如下:
(1)皮膚變性皮損型—―濕犯皮損: ①水皰症;②濕糜/淺潰瘍症;③皸裂/鱗痂症;④蹠疣性潰瘍症;⑤趾丫甲癬症。治則:清熱利濕。要重視低蛋白血症與足癬,注意幹燥、清潔,大半可避免糖尿病足壞死的發生。
(2)奚氏肌腱筋膜變性壞死型(筋疽)—―濕鬱筋損:臨床多伴有“三高”:持續高血糖、高血沉、高白細胞;及“三低”:低蛋白血、低紅細胞、低血紅蛋白症。臨床可分:輕度(Ⅰ)、中度(Ⅱ)、重度(>Ⅲ)。①急性發作期;②好轉恢複期。治則:急則治標,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清法”;緩則治本,使用“養法”鞏固療效。急性期的治則,宜早不宜遲,使用祛腐清筋術,控製發展;服用清熱解毒祛濕中藥,“濕去自緩”。
(3)血管閉塞缺血性壞死型(脫疽)—―痰濕瘀阻:①趾端淺瘀症—―皮膚毛細血管痙攣、鬱血性迂滯。治則:益氣溫陽。內服:陽和通脈片;黃芪、桂枝、細辛、鹿角片、熟地、益母草等。外用:703粉合清膏粉調塗患趾。②肢體血管閉塞壞死症—―大、中血管硬化狹窄、閉塞。治則:清脈軟堅化痰。內服:軟堅清脈飲;製首烏、海藻、豨薟草、牡蠣、蒲黃等。患足前半蹠壞死,治療後分界較快者,可作前半蹠切除縫合,宜遲不宜早;嚴重者可行截肢治療。
(4)末梢神經變性麻痹型—―下消風痹·腎肝虛證:①寒痹症—―寒痹。治則:長期溫補肝腎。處方:首烏保元衝劑、追風靈片;黃芪、首烏、熟地、山萸肉、鹿角片、五味子等。②灼熱性肢痛症—―熱痹。治則:養陰清絡。處方:清絡通絡片;牛角片、生地、元參、地榆、五味子、生石膏等。
(5)趾蹠骨變性萎縮型—―下消骨痹·腎虛證·養法:①趾骨萎縮症—―骨萎·寒證·養法。②趾骨骨髓炎症—―骨痹·熱證·清法。
上述五大類型常分12個症,可單獨或同時並見或相繼發生,但多以某一種病理改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