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糖尿病領域的轉化醫學,本報有幸采訪到了國家“973”計劃“2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分子機製研究”項目和“863”計劃“2型糖尿病臨床幹細胞應用研究”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張辰宇教授,與讀者分享專家對該領域研究現狀的分析和前景的展望。
現狀:轉化型研究的方向不明
2型糖尿病的治療是目前該領域的難點,比較新的藥物是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製劑,除胰島素外,藥物研發仍圍繞促進胰島素分泌和降低胰島素抵抗2個方麵進行。
糖尿病領域的轉化型研究,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目前仍處於比較茫然的階段,主要是方向不明確。研究致病機製中的信號轉導通路和其中的關鍵性酶,或發現一些基因的多態性,似乎未能在臨床應用方麵帶來突破。張教授指出,如果仍陷在這些基礎研究中,恐怕難以給臨床帶來實質性的進展——哈佛大學在上世紀就已發現胰島素抵抗信號通路中的重要信號分子,也在2型糖尿病的免疫機製和慢性炎症作用方麵有所研究,但這些研究至今仍未能轉化成具體的臨床治療方法。
轉化型研究應在臨床指導下開展
糖尿病領域的轉化型研究進展緩慢,主要與臨床治療方向不明有關,有針對肥胖、代謝性疾病治療的,也有針對胰島素抵抗治療的。因此,我們應該在臨床醫生的指導下,針對具體的臨床問題開展轉化型研究。
基礎科學家在研究時往往看到疾病的一個通路或一個方麵,而臨床醫生能夠看到一個整體,再根據自己發現的臨床問題而尋找合適資質的基礎研究者配合研究需要。舉例來說,臨床發現2型糖尿病的治療難點主要在於患者的異質性,總有部分患者接受一種藥物無效,或可能在某階段治療有效後在下一階段又變為無效。
因此,同時具備臨床經驗與基礎研究素質的張教授提出,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根據胰島素抵抗原因(肝髒、骨骼肌原因)進行分型,再依據不同亞型治療可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目前,他正與一些臨床機構合作開展此類研究,探索不同分型的生物標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