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促胰素與人GLP-1類似物

作者:文航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03-31

  2011年2月12-13日,第10屆諾和諾德糖尿病論壇(NNDU)在北京召開,世界糖尿病基金會執行董事卡普爾(Anil Kapur)、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紀立農教授、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主任委員寧光教授等數百名國內外糖尿病領域學者齊聚京城,探討糖尿病防治領域最新進展。現摘選會議部分熱點內容,與讀者共享。

  基於腸促胰素的治療是糖尿病幹預新途徑,也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在本屆諾和諾德糖尿病論壇(NNDU)中,來自國內外的多位專家學者就此領域研究進展做了報告。2010年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ASD)閔科夫斯基(Minkowski)獎獲得者英國艾登布魯克斯醫院的格裏伯(Fiona Gribble)教授受邀對腸促胰素分泌的分子機製做了詳解。諾和諾德公司全球醫學事務副總裁弗蘭森(Kirstine Brown Frandsen)博士則以“人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類似物:2型糖尿病管理的思維變遷”為題,介紹了人GLP-1類似物利拉魯肽的臨床研究及應用進展。此外,多位國內專家也分享了相關研究熱點:中南大學湘雅二院周智廣教授介紹了遲發型自身免疫性成人糖尿病(LADA)的T細胞免疫病理學特征及基於腸促胰素的幹預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陳璐璐教授探討了追趕生長對腸-胰軸的影響,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楊剛毅教授則闡述了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FGF-21)在代謝中的機製及利拉魯肽幹預研究。以下摘登格裏伯教授和弗蘭森博士的報告內容,以饗讀者。

  基於腸促胰素的治療、現狀與未來

  基於腸促胰素的治療目前包括GLP-1受體激動劑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製劑,在全球已有多種藥物上市。這兩類藥物在機製和作用上不同,注射GLP-1受體激動劑使GLP-1達到藥理濃度、不受內源性分泌的限製,作用強效並能減輕體重;口服DPP-4抑製劑在生理範圍內增加GLP-1水平、作用中等、不改變體重、使用方便。

  除此之外,是否還會有新的基於腸促胰素的治療方式呢?格裏伯教授解析的腸促胰素分泌機製的新進展給出了一個方向。格裏伯教授通過特殊熒光標記技術探索L細胞釋放GLP-1的影響因素,發現穀氨酰胺是刺激GLP-1的營養素之一。以此為治療靶點的研究進一步顯示,口服穀氨酰胺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這一結果讓大家看到了更多基於GLP-1治療的可能。

  人GLP-1類似物利拉魯肽研究進展

  弗蘭森博士在報告中解析了每日注射1次的人GLP-1類似物利拉魯肽的研究進展,顯示出其在糖尿病各階段治療中的優勢。

  單藥治療 LEAD-3研究比較利拉魯肽與格列美脲,52周結果顯示,利拉魯肽(1.2或1.8 mg/d)組糖化血紅蛋白(HbA1c)降幅更大(-0.84%、-1.14%對-0.51%),擴展至2年的研究同樣顯示了利拉魯肽持久有效的降糖優勢(-0.9%、-1.1%對-0.6%)。

  與同類藥物的比較 LEAD-6研究將利拉魯肽與艾塞那肽進行頭對頭比較,26周結果顯示,利拉魯肽組HbA1c水平顯著較低,延長至40周的研究則顯示,繼續利拉魯肽治療後,HbA1c穩定在7.0%以下,由艾塞那肽轉用利拉魯肽後,HbA1c也降至7.0%以下。二者減重作用相似,但在藥物抗體生成方麵差異明顯,利拉魯肽抗體陽性患者占1.5%,而艾塞那肽抗體陽性患者占61%,這可能與二者與人GLP-1序列同源性差異相關(利拉魯肽同源性為97%,艾塞那肽為53%)。

  與DPP-4抑製劑的比較 在二甲雙胍基礎上加用利拉魯肽或西格列汀的研究顯示,26周時利拉魯肽(1.2或1.8 mg/d)組HbA1c降幅顯著較高(-1.24%、-1.50%對-0.90%),體重降幅更大(-2.86、-3.38對-0.96 kg),且總體治療滿意度與西格列汀組無差異。

  糖尿病治療複合終點 考慮到2型糖尿病治療療效與副作用的平衡,研究者觀察了HbA1c<7.0%+無體重增加+無低血糖這一複合終點。綜合LEAD研究結果顯示,與磺脲類、噻唑烷二酮類、甘精胰島素、艾塞那肽相比,利拉魯肽治療達到該複合終點的患者比例最高,可達39%。

關鍵字:腸促胰素,人GLP-1類似物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