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的幹細胞治療:現狀與問題

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 劉彥君 許樟榮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03-08

  現狀鼓舞人心

  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PAD)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並發症之一,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及生存質量。基於幹細胞的可塑性和自我再生能力,將其注射到糖尿病PAD患者病變肢體,使之產生新生血管,或能為PAD患者帶來新希望。

  自2002年日本學者率先完成應用細胞移植的治療性血管生成試驗(TACT)以來,許多國家學者紛紛展開對此新技術的探索,臨床報告數量穩步上升。

  國內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穀湧泉教授率先報告應用自體骨髓幹細胞治療嚴重下肢缺血,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黃平平教授率先報告應用自體外周血幹細胞治療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症,迄今共累計發表有關幹細胞/骨髓源性細胞治療PAD的文獻210篇,治療患者1200例。

  問題值得深思

  現有臨床研究結果表明了幹細胞移植治療PAD的可行性,但其改善長期預後(如截肢和死亡)的療效尚無充足證據。這些臨床研究具有以下特點:①絕大多數研究納入的患者數量有限或僅為個案報告,未設立對照組;②缺乏隨機對照雙盲研究,且隨訪時間相對較短;③各組基線缺血程度不同;④幹細胞移植途徑為缺血肌肉中局部注射或通過動脈導管動脈內注入;⑤絕大多數研究應用自體幹細胞進行移植。

  更值得一提的是,幹細胞移植的長期安全性尚待評估,其潛在的致瘤風險已受到關注,但因果關係尚未明確。此外,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應用引起的流感樣症狀、肌痛、發熱和骨痛,以及在移植過程中出現的心腦缺血性並發症、嚴重感染等不良反應也可能出現。

  聲明指導實踐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近期就幹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PAD發表了立場聲明,為臨床實踐指明了方向。

  ● 自體幹細胞移植是治療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可能有效手段,尤其對於下肢遠端動脈流出道差而無法進行下肢血管旁路手術的患者,或年老體弱或伴發其他疾病不能耐受血管旁路手術的患者。

  ● 幹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等下肢動脈缺血性病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更有力的證據來驗證與支持,尚無法作為常規治療手段。今後應進一步深入開展相關基礎和臨床研究,使其有望成為嚴重肢體缺血的糖尿病患者常規治療手段之一。

  ● 開展幹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下肢動脈缺血性病變研究必須遵循國內外一係列原則。

關鍵字:糖尿病,幹細胞治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