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服用某種具有降血糖功能的藥物,可能增加患者發生胰腺炎的幾率。
該項研究的領頭人說,在經過動物實驗和小規模人體試驗後發現,胰高血糖素樣肽藥物——由百時美施貴寶和阿斯利康聯合開發的百泌達,以及由默克公司推出的商品名為捷諾維的西他列汀,都與胰腺炎存在著關聯。
“新的治療方法和風險隻有在研究試驗中才能被發現。我們需要知道這些藥物在降低血糖方麵具有功效,同時也要知曉風險的存在。”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索納爾·辛格博士說。
風險翻倍?
可能引發人體致命性並發症的胰腺炎,雖然發病率低,但在2型糖尿病人中很常見。辛格透露,在糖尿病人中,該病發病率為千分之三。
據美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估計,在美國,有1900萬人被診斷患有糖尿病,另有700萬人患病但尚不自知。
在這項發布於《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醫學)》的研究報告中,研究者們用到的數據涉及年齡介於18至64歲之間的1269名糖尿病患者,這些患者都在2005至2008年間因患胰腺炎而入院治療。他們將這些病人與1269名其他沒有因胰腺炎入院的糖尿病患者進行了比較。最終,他們發現,在患胰腺炎的糖尿病人中有87位服用過胰高血糖素樣肽藥物,未患胰腺炎的糖尿病人中,則有58人服用過。
辛格指出,這一結果顯示,此類藥物可能使胰腺炎的患病風險翻倍,即達到千分之六。“我並想讓這一發現讓人緊張,但人們需要知情。”他說。
治療選擇不變
波士頓喬斯林糖尿病中心的內分泌學家Aaron Cypess博士說,新的研究不會使他改變對患者的治療方案,但他會因此而留意患者身上可能出現的胰腺炎風險。
在一項聯合聲明中,美國糖尿病協會和美國臨床內分泌學會也表示,新的發現不會改變醫生對糖尿病人的治療方式。
“這項分析是基於一些管理性數據作出的回顧性分析。與評估治療方式的‘金’標準,即前瞻性隨即對照臨床試驗相比,這種類型的分析不夠有說服力。”上述組織在聲明中寫到。
這一研究也顯出其略有偏頗,比如,事實證明,與沒有這一症狀的病人相比,那些因胰腺炎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本來生活方式就不夠健康。
而另一邊,洛杉磯加利福利亞大學的貝琳達·吉爾和彼得·巴特勒博士認為上述藥物是安全的,療效也優於一些老藥。
盡管如此,捷諾維和百泌達的標簽上還是加上了警告,提醒服用者有研究顯示該藥存在引發胰腺炎的風險。
據了解,百泌達的副作用包括作嘔和其他的胃部反應,捷諾維同樣存在著引發呼吸疾病和頭痛的副作用。這兩種藥仍在專利保護期內,價格高昂。
默克和百時美施貴寶公司的代表人士表示,他們與和監管部門一起,密切關注藥物使用人群中出現的不良反應事件,但目前尚未有證據證實這些藥物引發胰腺炎。